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如今,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越来越强,老师们也在积极寻找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让学生们练习。但现在学生在学习英语阅读时,依旧存在有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英语阅读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能真正让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现状;有效策略
英语阅读是学生从英语方面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是学生英语能力的表现之一。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个方面是学生的仔细阅读能力,第二个方面是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第三个方面是学生的词汇量。
一、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一)阅读材料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英语阅读大多数都是由老师的喜好来选择,所选取的题材单一难懂,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产生很多困难,无法全面理解文章,过多的生词和长句晦涩难懂。学生在阅读时没有兴趣,自然读不进文章,答不出题目。
(二)阅读习惯过于被动。学生所阅读的英语题材,大多数都是由老师选择好的,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很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只知道翻译单词,没有将单词与语句联合起来,没有联系上下文,阅读效率极低。
(三)语法知识过于薄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会出现知道单词,但无法理解这段句子的意思。这即是学生只片面的理解单词的意思而没有联系语法,从而无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即使学生记得这些语法知识,他们也只会片面的套用,遇到复杂长句时,依旧无法理解他们的意思。这样缺乏宏观的思维,让学生的阅读缺少连贯性,学生依旧无法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二、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情感。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最好方式就是多阅读文章,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有阅读文章的动力。学生在对阅读感兴趣之后,才会在阅读之中收获喜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能够真正自发的阅读。英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相应的阅读题材,让学生能够被阅读所吸引。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分不同层次的阅读,尊重学生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愿意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无障碍地阅读。只有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情况。
(二)开展多种阅读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积极推动的作用。尤其是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由于学生词汇量有限,很多时候由于词汇量的原因会导致学生失去阅读下文的兴趣,让学生只是泛泛阅读文章中的单词,再将其强行拼凑而已。教师在寻找阅读素材的时候应当注意挑选有图文的,细节含量多的,故事性强的阅读文章,借此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单独开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阅读文章的时间和机会。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比赛,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英语阅读文章分享给班上同学,借此营造良好的生动的英语阅读的学习氛围。
(三)拓展阅读教学方式,增强阅读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发挥起引领作用,带动同学们积极阅读文章,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其监督作用,确保学生阅读文章的时候是高效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变换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给同学们讲解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感觉阅读英语文章不再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带领学生阅读和背诵经典句子,尤其是在阅读中经常出现的语法和例子,在考试中很可能会出现。教师在讲解阅读时也要注意将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有感同身受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文章。
(四)扩大阅读教学范畴,提高阅读意识。英语阅读的范围多而广,光是课本上的阅读范例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远远不够。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时要着重注意不能过度依赖课本教材,通过课外课文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自行搜集一些英文小故事让学生阅读,带领学生把生词和短句读一遍,再对其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五)强化英语阅读指导,养成良好习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学习问题就是阅读的时间不够。教师在提供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给予他们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英语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听说训练融入英语课堂,带领学生全方位发展英语能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资源进行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领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开展与英语阅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尹明美.淺谈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策略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
[2]冯彩云.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西藏教育,2016(9).
[3]井永莉.中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谈[J].甘肃教育,20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4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