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代沟与语用失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相比于平輩日常交流,长辈与孩子之间比较容易由于语言解读歧义出现沟通障碍,其中部分原因与语用失误现象密切相关。理解亲子之间存在的代沟,明白部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有助于长辈与孩子沟通交流。本文基于语用失误的相关理论,分析亲子交流中因代沟而产生语言语用失误现象,为亲子正常沟通与和谐关系建立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关键词:亲子代沟;语用失误;沟通交流
社会环境变更迅速,长辈和孩子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同,导致双方认知水平、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言语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产生代沟。代沟是不同辈分的人由于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所导致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心理状态、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有差异,并极易引起分歧和冲突[1]。这种代沟现象长久存在于亲子之间,形成沟通障碍。结合语用学理论,本文将有助于指导人们理性看待生活中因代沟而产生的误解,科学寻求语言交流策略,合理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一、亲子代沟与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语言表达错误,常见于人际交往中,容易使人们交流产生偏差,会错意。语用失误共有两种,即社交语言失误和语用语言失误[2]。社交语言失误是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忽略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误解。语用语言失误发生于说话的一方在实际表达时错误地运用了言语规则,或没有使用大多数人在相同的场合所使用的言语结构。
亲子沟通时常出现语用语言失误,可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指说话人措辞不当,或使用了歧义词语,导致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话语意义或所指范围;其次,指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要表达的言外之意,或话语的言外之意没有表达清楚。这两个层面失误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说话人以为听话人能够充分理解自己的话语;另一方面,听话人却偏偏误解了说话人的用意,作出了错误的语用推断。
二、语言语用失误案例分析
亲子沟通中常出现的语用语言失误,可归纳为词汇使用不当和言外之意误解两种情况。
(一)词汇使用不当
措辞使用不当或者词语含有歧义都可能造成语言语用失误,属于说话者语言语用失误,使听话者在特定语境下误解了说话者的话语意义和所指范围,常发生于孩子使用歧义词汇等,导致长辈在特定语境下难以理解或误解整段话语。例如:
母亲:这小伙子帅气,工资高,对你好,你还不同意,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
女儿:我要找一个有共同语言的。
母亲:他又不是外国人,怎么会没有共同语言?
在此对话中,母亲对女儿说的“共同语言”理解错误,以为是字面意思“一样的语言种类”,于是对这一词语和句子语境产生误解,造成第一种层面的语言语用失误,即说话者以为听话者能够理解,于是使用了歧义词语,导致听话人在特定语境下作出错误判断或推断。女儿在这个对话语境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她想找一个和自己见解略同、趣味相投的人,这里“共同语言”指的是相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情趣等。
网络新词或常用语是孩子们喜欢的表达方式。但长辈对这些词的新意若从未接触了解,通常按字面意思来解读,容易产生语言语用失误。孩子使用含有歧义的词语而不自知,长辈也自然而然地误解孩子的话语内容。比如一位孩子在朋友圈晒美食图片,并附注文字,父亲看到了于是给他发了回复:
孩子:深夜发吃,报复社会!
父亲:熊孩子,瞎说什么呢,马上删掉!
孩子发的文字“报复社会”是种戏谑,属于现代社会比较新潮和固定的表达。因为夜晚人们感觉饥饿时,考虑到饮食习惯和健康问题,不会选择进食。此时朋友圈的食物图片会让看到的人陷入窘境,想吃又不能吃,所以戏称这种深夜发图的行为是“拉仇恨”、“报复社会”。因为这些原因演变成的“报复社会”一词,父亲只知其表意,没有接触太多网络用语,也就不理解它在特定条件下的语用含义。
(二)言外之意误解
言外之意误解造成的语误,属于听话者语言语用失误,常发生于孩子没有理解甚至误解长辈话语的言外之意。比如,《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对话:
孩子:你可以在水里捕一个小鱼上来吗?
父亲:不可以。小鱼离开它的爸爸妈妈,小鱼是不是很难过,对不对?
孩子:那就把爸爸妈妈也抓走。
父亲拒绝孩子捕鱼的要求,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循循诱导教育孩子要换位思考,关心并照顾到小鱼的感受,让小鱼与家人安逸生活在水中,语用含义是劝孩子放弃捕鱼念头。可孩子按字面意思理解为,小鱼一家不能分开,若一起被抓走的话,就不会有问题。在此例中,父亲的话语里关于不让随便捕鱼这件事情理由和解释部分不够明确,孩子对于其中缘由不甚了解,所以产生第二层面的语用语言失误,即听话者误解说话者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三、结语
长辈和孩子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同,认知水平、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言语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存在代沟,交流时容易产生语用失误现象。语用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指导人们理性看待生活中因代沟而产生的误解,为亲子之间良好沟通、和谐共处造桥铺路。
参考文献:
[1]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2]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 Selected Reading for Pragmatic 2, 19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4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