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强开放性建构语文生态课堂刍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茂平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尝试构筑生态课堂。教师要积极开发生活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挖掘文本资源,渗透人文教育;有效开展学科整合,促进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开放性;生态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4-0024-0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一切都要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构筑生态化的课堂,关注人的生命。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以阅读课本为主,缺乏开放性,这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发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构筑生态化的课堂,加强语文与生活、与人文思想、与其他学科、与实践的结合,让课堂变得更具有开放性,这样就能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构筑生态化的语文课堂。
   一、联系生活,激发情感共鸣
   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都可以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在开放的生态课堂中,笔者尝试从课文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笔者鼓励学生交流生活感受,讲述生活例子,这样学生就能提高交流兴趣,丰富语言积累,促进精神成长。
   在教学《姥姥的剪纸》的时候,笔者尝试将课文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生活体验。“这篇文章写了姥姥对‘我’的爱,那么在大家的记忆中,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呢?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有学生说道:“我奶奶的手就特別巧,我很调皮,晚上总是不肯睡觉,奶奶就表演手影给我看,还附带上有趣的故事,看着看着我就睡着了。”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提到姥姥‘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为何作者要用‘拴’字呢?你能体会到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吗?”有学生说道:“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吸引力,‘我’看见姥姥的剪纸就不会去河里游泳了。就好像我一样,我看到奶奶的手影就乖乖地躺在床上睡觉了。”由于激发了情感共鸣,所以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文章中词句的意思。
   生态课堂不仅具有开放的特点,还具有生成性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知识情感和意志人格,教师在生态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将语文课文和生活中的现实例子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感受生活带给语文的惊喜,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二、挖掘文本,渗透人文教育
   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本渗透了人文教育的内容,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笔者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容,组织学生围绕其中的人文思想展开探讨,并结合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和分析。这样就能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指导学生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时候,笔者积极挖掘文本中的资源,进行生动的人文教育。笔者鼓励学生思考“是什么促使谈迁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后还是坚持不懈地编写史书呢”,学生提出“是一种信念,谈迁觉得编写史书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所以他就会坚持下去”。笔者又鼓励学生围绕“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具有和谈迁一样的精神”展开讨论,有学生提出“司马迁也是这样,他在遭受了酷刑后还是坚持编写史书”。之后,笔者鼓励学生结合社会热点新闻探讨以下话题:“在社会上我们常常听见一些人在工作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跳槽,你觉得这些人的行为正确吗?”学生认为:“既然喜欢某项工作,就要坚持下去,要做出些名堂,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这样就将人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能促使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课堂环境,重视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让学生通过个人体验去领略语文学习的魅力。要注重挖掘课本中的人文内容,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体验,并和同伴进行思想交流,这不仅体现了内容的丰富性,更能促使学生关注自身的生命价值。
   三、学科整合,加强彼此交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是具有基础性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之间有着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注意到这一点,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体现出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将历史、政治、美术等其他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和语文课本的内容结合起来,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展现自己的创造性作品。
   在教学《秦兵马俑》的时候,笔者将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先展开课外自主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和秦朝有关的历史故事,了解秦朝军队的配置,然后再结合课文展开阅读,这样能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笔者鼓励学生将网上下载的兵马俑图片和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并思考怎样用语言描写兵马俑。最后,鼓励学生尝试了解更多秦朝的文物,如去博物馆参观,拍下自己喜欢的秦朝文物,然后思考怎样模仿课文的形式将其描写出来。有能力的学生还要尝试了解一下和文物有关的小故事,并尝试将其写下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秦朝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描写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科交融的特点。有学生就尝试描写了阳陵虎符,不仅描述其形状好像一只老虎,而且还介绍了虎符的由来。
   一个开放的生态课堂,必然是一个多样化的课堂。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将其他学科和语文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积极构筑多样化的语文教学环境。学科整合的方式能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彼此融合,促使学生在开放化的课堂中展开多学科的探索。
   四、参与实践,鼓励学以致用
   开放的课堂还必须加强校内外的交流和联系,因此,笔者常常组织学生围绕课文的话题展开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学习能力。笔者鼓励学生用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展现自己的探究成果,鼓励学生在开放的平台上大胆地展现自我风采。    在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时候,学生对扫路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认为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因此才能写出这样精彩的作品。笔者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展开以“了不起的陌生人”为主题的观察实践活动。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观察,看看身边有哪些人虽然工作平凡普通,但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又或者能给人一定的启迪。学生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现自己的调查结果,喜欢写作的学生尝试模仿课文的形式撰写文章,喜欢绘画的学生尝试用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表现,喜欢表达的学生尝试编写剧本将其表演出来。笔者鼓励学生各自展现自己的才能,学以致用,体现自己的创造性。有学生别出心裁地和同伴用课本剧的形式表现了学校里的园丁,表现出园丁修剪草木,和花草交谈的场景,体现了园丁对花草的呵護,表现了园丁对工作的热忱。
   生态课堂的开放性首先体现在“物”的开放性上,不能仅仅将学生的学习空间设定在课堂内,而应该让学生走入社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现出“人”的开放性。此外,在活动内容上也要注意开放性,要设置一些能激发学生共鸣,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才更具有开放性,体现生态课堂的特点。
   学者周士勤认为生态课堂就是一种教学的生态系统,将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等融为一体,呈现出整体性和多样性,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发生活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挖掘文本资源,渗透人文教育;有效开展学科整合,促进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构筑生态语文课堂,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性、适应性、平衡性和开放性,以人为本,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敏.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8(S1).
  [2]黄红成,何群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8(31).
  [3]郑建萍.构建“学为中心”的语文生态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8(26).
  [4]杨雪瑶.构建“童趣盎然”的语文生态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6(22).
  [5]杨莹.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的案例举隅与理性分析[J].语文知识,2015(07).
  [6]张杨.强化引领,构建语文生态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5(06).
  [7]李征宙,顿德华.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8).
  [8]秦小燕.例谈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书育人,201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