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面向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人工智能方向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类专业一个重要的教学和科研方向。在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和应用课程三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以后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人工智能;科研能力;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64-02
   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科学,即知识的表示、知识的获取以及知识的应用。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很多信息类专业,人工智能也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和科研方向[1-2]。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最早一次的興起是在1956年至1974年,以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知识表达、启发式搜索算法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初又兴起了第二次热潮,以专家系统、知识工程、医疗诊断为代表。随后人工智能虽然进入了寒冬,但是并没有消失,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认知科学、机器学习、机器人学,这些领域各自独立发展壮大。第三次热潮是由最近两年兴起的深度学习推动的,2019年3月27日,深度学习三位开拓者因“在概念和工程方面使深度神经网络成为计算的关键组成部分的突破”获得了2018年的图灵奖[3]。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逐渐变为一个崭新的世界,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包括:(1)在智能监控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图像进行人或车辆行为的识别和判断,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报警,例如安防监控、门禁考勤、异常行为报警等。(2)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人工智能为交通大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自动车牌识别、自动违章识别、自动泊车、车流量和行车速度监控、无人驾驶等方面已经获得了成功应用。(3)在智能家居领域,人工智能推动了家居生活产品的智能化,包括照明系统、影音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安防系统等。(4)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识别、临床医疗智能决策、医疗智能语音、疾病预测、药物开发以及“互联网+”医疗等方面已获得成功应用。(5)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教研、教学、练习、测评以及管理五个环节,例如通过图像识别可以进行机器批改试卷;通过语音识别可以纠正和改进发音,通过人机交互可以协助老师为学生进行在线答疑。
  二、人工智能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我们建立了人工智能教学和研究方向,开设了八门课程,其中两门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三门人工智能技术课程、三门人工智能应用课程。其中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导论”和“人工智能数学基础”,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和“最优化算法”,人工智能应用包括“数字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信号处理”。由于人工智能类课程的实用性很强,除了需要掌握方法原理以外,对所学方法进行实践也同等重要,所以授课学时和实验学时采用1∶1的比例。
  人工智能方向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概念,理解和掌握相关算法,了解各课程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使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对算法进行编程实现的能力。(3)通过算法理解和编程实现,使学生具有评价算法和改进算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规范撰写文档的能力。
  人工智能方向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由上机实验构成,考查学生将算法转换为程序语言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和改进算法的能力以及撰写文档能力,期末考核为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认识。
  三、面向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5],人工智能方向课程的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体现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习效果。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授课、课后作业、课程实验等。
  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重视算法设计思想的讲授,并将各个章节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相关算法之间的关系;再次,加强实践环节,设置相对应的实验,将所学算法进行编程实现,进行实际应用。这些环节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后续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1.重视算法思想,理解算法本质。人工智能方向的课程涉及很多算法,对算法的理解,不能只限于算法的实现步骤,而是要真正理解算法的设计思想,以及如何模仿人的智能来进行算法设计。例如k均值聚类算法是人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思想的体现,算法以最小距离分类来实现这个思想,并且以迭代的方式进行类心更新,以不断学习到更准确的聚类;k近邻分类算法利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每个待分类数据,在训练数据中选择k个近邻,以k个近邻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作为分类结果。
  2.引导深入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思考算法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思考不同算法之间的关系等等。例如在k均值聚类算法中,随机选择类心可能造成聚类结果不稳定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改进?例如对于不同的流形学习算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掌握好关系有利于发展新的流形学习算法。
  3.加强实践环节,解决实际问题。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编写代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算法,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的反馈,来发现和解决算法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类课程的上机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编程实现,并进行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不同算法的应用场景,并面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在“机器学习”课程中,以遥感图像分类为主线进行算法实现,解决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实际问题;在“最优化方法”课程中,使用算法解决实际的数值优化问题、背包问题、旅行商问题等。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方向的课程都是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适合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给出信息类专业中人工智能方向的课程建设方案,包括基础课程、核心技术课程以及应用课程的建设。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将授课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并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牛轶峰,张国忠,朱华勇.高等院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52-54.
  [2]杨高明,陆奎,方贤进.人工智能教学研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3-4.
  [3]黄弘毅.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学术研究,2019,(4):243-244.
  [4]俞莉莹.浅析人工智能发展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198-199.
  [5]金聪,刘金安.人工智能教育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改革设想[J].计算机时代,2006,(9):66-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9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