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校本作业,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本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有特殊的功能。其内容要紧扣课标、考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贴能力要求,进行有层次的设计问题,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笔者尝试多元形式,增加了活动类和“延伸阅读”栏目,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校本作业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校本作业;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标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现在历史学科中考的指导思想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和渗透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历史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构成和综合反映。学生具备这样的素养就有正确的历史认识,立德树人的任务就落实了。校本作业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课标和考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校本作业是基于本学校、本年级、本班级的情况而设计的。这就打破了传统作业灵活性、时效性、针对性不足等弊端,更有针对、精简、灵活、高效等优点。笔者就本校在立足校本作业,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实践的方面浅谈几点做法。
   一、调整校本作业的内容,紧扣课标和考纲
   校本作业的选题依据全部按照课标、考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本市历史学科的尴尬地位,既要参加中考又没有分数,很多学生不重视,所以就决定了历史科的教学特点必须减负高效,而校本作业的设计就是一个重要手段,而且必须准、狠。所选题目一定紧扣课标和考纲,因为它们是中考出题的依据,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达到提质减负的作用。如2011年版课标已经将2001年实验稿的“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换成了“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也就是说,新课标把尧、舜、禹传说的内容删除了。虽然课本还保留了这部分内容,但为了能让学生的减负起作用,我们组还是大胆地放弃对这个知识点的考察。校本作业的选题要精简高效,就要求教师精准把握课标。初三中考复习时,校本作业的内容,按考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来。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它是考试的范围,由于到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已没有多余的时间用在历史学科上,本校学生素质在本市里属于中下水平,这就更要求我们紧扣考纲、紧扣基础题,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研究历年来的中考试卷,吸取精髓,大胆采用那些能较好考查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题目,这样就无形中把历史核心素养融于校本作业的设计中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自然得到培养了。
   二、调整校本作业的问题设置,有层次性地铺设作业梯度
   我们的课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用“知道”“了解”“理解”“认识”等对能力要求进行划分。到初三总复习时,考纲有注解:“以上考试范围中所用的行为动词‘了解’‘知道’‘列举’‘简述’属于识记层次;‘概述’‘说明’‘认识’‘理解’‘感受’‘体会’属于理解层次;‘分析’‘简析’属于运用层次。”为此,设计问题时,紧贴课标和考纲的梯度要求,进行有层次的设计。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
  
  
   本课的课标出现了“讲述”“列举”和“认识”两种不同梯度的能力要求, “讲述”和“列举”属于识记层面,“认识”属于理解层面。本題的第(1)小题和第(2)(3)小题的第一问考察的是课标的识记层面,(2)(3)小题的第二问考察的是课标的理解层面。“理解”就是要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有全面的认识。本题(2)(3)小题的第二问考察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这样的问题设计紧贴课标的能力梯度要求。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有层次地提升学习能力,使能力拾级而上,也才能减负增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调整校本作业的形式,走向多元化
   除了传统题型,我们组增加了活动类的校本作业,尝试多元形式。在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科学性训练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其思辨能力。如开设活动主题:考察家乡的近代历史遗迹。分小组(陈化成纪念馆、集美学村、胡里山炮台、鼓浪屿、钟楼、卢戆章故居等)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将考察访问的内容写成一篇报告并借用多媒体手段配上图片、视频和音乐,在班级交流展示成果。本活动把历史与现实,教材与乡土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收集并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与表现力,体现了校本作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且学生又乐于参与,使校本作业更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整个过程,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另者,本校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所以我们组还增加了“延伸阅读”栏目。比如,在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增加了种姓制度对今天印度仍有影响的例子,并推荐学生观看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主持的《真相访谈——种姓制度》;还有历史故事,如“邓稼先和她妻子的爱情”故事,科学家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不点自明。爱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得到培养,这不失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校本作业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有特殊功能,在制定校本作业时,要体现现代教育理论“以人为本”的要求,体现个性化,在紧贴课标和考纲的同时,研发出多样性的校本作业,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校本作业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彭亮.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考试题命制[J].中学历史教学,2018(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2019年福建省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5]余建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7,04(262)
   [6]刘振凯.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现状的改变[J].英才教育,2015(4)
  (厦门市美林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