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高中地理在高中的教学内容有着相当大的比重。当前,部分高中学校的地理教学课堂存在大班化、封闭化、生硬化等问题,对于学生地理的学习积极态度有着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通过提倡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策略,加强高中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探究式;高中地理;应用
一、 前言
由于地理教学本身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其学习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较为枯燥。地理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避免班级产生学困生的现象。
二、 传统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利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地理题型练习来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缺乏教学的灵活性。然而目前已经实行教育改革很久,部分教师教学思维仍然保留着过去老旧的传统观念。课堂上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和过去并没有太大变化。于学生的年龄尚小,思考能力尚不成熟,无法理解较为复杂的地理内容。因此,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及时掌握地理应用题的相关内容。这样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部分学生容易对地理产生排斥心理。久而久之,班级容易产生学困生,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三、 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探究式课堂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支点,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 有效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各阶段学习能力的发展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帮助学生稳步扩充地理知识,逐步建立完善的地理思维,得心应手地解决地理问题。
(二) 显著拓展学生地理思维
在探究式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能不断地发散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结合相关方式来生动展现具体的地理知识。同时在探究式课堂中师生间以及学生间可以互动,能够充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 高效提升探究能力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基于科学性的原则,不能仅将目标约束在掌握学科知识这个层面。在其教学构成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树立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来不断地发散拓展思维。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充分结合相关知识来生动展现具体原理。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会拘束于某一块中,以发散性的思想对试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启发性原则贯彻地理探究式课堂的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感受到学习乐趣。
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 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
高中地理课程创造性教学发展的前期还是要依靠教学对课堂内容的引导,目前对于地理课堂的实施的最大障碍还是教师的“习惯做法”。当然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首先,学校对于地理课堂的创新要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创造性教学下课堂的内容进行地理备课组的传达,同时做好课程创新的教学活动调节,做好地理课堂建设的制度保障与环境改造。其次,教师对于地理课堂的创造性发展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地理备课组可以进行创造性内容与要求的统一学习,教师在应用地理课程创造性应有一套完善的方法程序。通过加强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动机和兴趣时,对学生也加以很好的引导,教师往往会在课下安排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与地理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快地吸收。课后,教师会安排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和实践知识,但教师安排的练习大多是课后课本练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创造性思维来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话题。利用这种创造性思维安排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 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需求
与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地理课程安排不同,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须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业水平、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学习背景、爱好兴趣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来定制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学进度。古人的教育理念便一直提倡因材施教的方針,改革中的教学理念与古人的主张不谋而合。新型教学理念是教师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指导下,针对每位高中生不同的综合实际情况,开展区别化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本质是“以人为本”。教师需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状况,来进行合理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案。高中生的认知行为本身就具有“由我及他”“由具象至抽象”“由简单至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在该学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多样性。
五、 师生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 合理的学习任务设计
高中地理的内容多,涉及范围广,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到不同程度的方法。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提高要求,在掌握对题目的基本解法以后寻找更巧妙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探究解法背后的原理。这样一来,对于同一个课程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到了不同程度,也就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素材的使用一定要新,有特色,又不能喧宾夺主,不然反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在地理教学中需要遵守科学性的原则,不能仅将目标约束在掌握地理知识这个层面。在高中地理教学构成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树立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来不断地发散拓展。教师需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相关知识来生动展现具体原理。 (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物体具有动能的实际样子,进而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拉近学生于老师间的距离。这种方法类似于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因为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知识较为复杂而且抽象,高中生无法较为有效地理解这些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手段来模拟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具体环节,而且学生对于细节的规范性也更加清楚。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可以不断回顾多媒体设备中播放的内容,避免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通过最终教学数据的科学分析,可以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对今后的学习生涯也有一定的帮助。
地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门枯燥的课程,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一直都存在抵触心理,尤其是到了高中地理难度不断上升,一个问题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不仅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产生了一定困难。这时候的地理教学真正的难点就是快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效理解教师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去实际思考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对教师所教内容进行反应,实现高效课堂的建设目标。
(三) 通过自主查阅网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仅仅利用题海战术。单单通过大量的地理题型来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缺乏教学的灵活性。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充分展现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布置地理练习题时,应充分结合课堂上讲解的解题技巧来规划,让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解题。而非采用单一、重复的题海战术。教学方案需体现高中地理的统一性。在地理练习题教学构成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树立学生正确的解题意识,来不断地发散拓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充分结合课堂知识来提升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地理课堂中的主导者。然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将与学生共同融入地理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教师不再单单是地理课堂中的唯一主体。当学生在课堂中不再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而是成为课堂互动教学中的主角,使得教学课堂充满学习活力。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既能适应新课改,又能做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在现代教学中的深化和发展。同时进行合理的地理阅读培训能够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明显提高综合能力,充分掌握地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仅让学生们对于地理学习充满激情,同时能够让他们下意识地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感受到地理带来的魅力,对于整个学习生涯都有关键的积极作用。
(四) 结合微课程的教学方式
微课程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精且短。在较短时间将某一小块知识阐述透彻。微课程通过碎片化的地理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微课程在制作过程中要突出教学内容。不能将所有教学内容一概而论。此外,微课程制作需要讲究时间性。大多一次微课程4分钟左右即可,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延长。微课程的教授方式可以基于课堂以及课后两种。而课后方式具有更加重要的教学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家里随时进行地理课程学习。在课前的预習以及课后的复习都有重要意义。
六、 结语
总而言之,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一种新模式,已经在一部分高中校园取得了成功,能够充分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需深刻意识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动机和兴趣的积极意义。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在关注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情感变化。笔者认为,下一步,应逐步扩大改革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让更多学生都能享受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瑞娥,赵培河.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9).
[2]李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4).
[3]龚伟波.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7).
作者简介:
高玉萍,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2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