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羽翔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实施,如何体现师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式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如何结合课改的背景与要求,通过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进行引导,是该文重点探究的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 学生心理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称为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并辅以教师、家庭和社区等各种媒介的共同协作。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从而利用各种媒介实现自我知识掌握的过程,以达到各方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使学习主体能深刻领会并掌握所学知识。它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时,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而在我国,参与式教学法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只发展了短短的一二年,我国明确提出参与式教学法的是清华大学的过增元教授。他认为,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不同,参与式教学更注重主体参与性,核心在于一个“问”字。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随着新课改的提出,高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参与式教学法除在关注较多的高校领域之外,越来越受到高中教学的重视。所以,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
1 高中地理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1.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而地理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情境的设计,要触及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推至主体地位参与学习,正如一个问题情境的提出。情境设计中所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不能启迪思维,难以提出值得探索的问题,不会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的问题太难,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会再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比如在教授工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提出的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举例中,如果运用到的是身边的工厂实例,则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浅显易懂,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参观家长或是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地址,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因为自身的参与和家庭的帮助而对该知识印象深刻,从而达到了牢记知识的理想效果。
1.2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某一活动对于调动某一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取决于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效价与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能导致该结果的概率――期望值。而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呢?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受到外界环境支配。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则来自当事者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学习活动本身,或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因此,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才能使主体参与更为主动。正如在讲述到5种地貌形态时,该知识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高一的学生对此有初步印象,但只了解表面和概念,并不识得其中深层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观察周边的环境,让学生不再只通过课堂上的图片来了解知识,而是参与其中。告诉学生,发现最多身边地貌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进行外在激励。从而刺激学生从内心增强对地貌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进入学习状态。
2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
2.1 从教材内容来看
2.1.1 以自然地理学角度来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是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编写。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以自然地理的观点来看,很多知识的学习学生没法身临其境,如何激励学生,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法,改良启发式教学法,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显得尤为关键。正如:在教内外力作用的时候,因为知识比较枯燥无味,故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自然风光因片来抓住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学生无法身临其境,但是通过图片的观察也对来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必趣。通过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来体会知识的生动性,那么这种参与式方法就算成功。
2.1.2 以人文地理学角度来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主要是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编写,新课改要求学生从身边地理知识入手,培养地理观,故人文地理的部分,风光图片自然少,大多是大量的文字信息。因此,在对人文地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具体的案例进行导入,而这些案例最好是当地的乡土案例,这样让学生明白其实学习地理不仅是书本中学习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乡土案例更能让学生明白:地理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授交通运输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做好功课,分成几个小组,把身边的乡土案例通过ppt等形式,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同学,这就做到了参与式教学。把消化的信息又通过自身的理解,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展示给其他同学,让学生教授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同龄人真正能够消化理解的。
2.2 从教学内容来看
2.2.1 教师如何应用
教师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教师的引导和从旁协助,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会知识的关键和助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来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所要掌握的问题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从而消化所学知识,再进行反馈。例如在学习晨昏线知识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思考一天的昼夜变化情况,太阳的东升西落,通过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到晨昏线的知识中去,让知识更为灵活、鲜明。
2.2.2 学生如何应对
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在消化知识的基础上能把知识以各种方式呈现给他人,让学生教授学生,站在同龄人的立场,更能理解同龄人的心理,从而真正理解知识的涵义。比如课堂中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讨论就显得必不可少。高中学生处于自我矛盾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师的引导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2.3 家庭和社区的配合与关注
家庭和社区虽是参与式教学法的配角,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他们为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的关注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没有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同时社区的宣传作用也能使参
与式教学法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有利于各方的发展。如在讲解到地貌知识的时候,家长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周未带学生去野外实地考察,增加学生的感官印象,使知识更为生动形象。而社区则可以在不同的节假日,推出针对学生参与的主题活动。例如组织登出踏青的活动,组织观测流星雨等,让学生在各方的帮助下更能突显其主体地位,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反馈。
3 参与式教学法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
3.1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突显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且复杂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知不觉但却极其深远。通过参与式教学法中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有真情实感的体验,使得教学活动也随之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3.2 地理教学不但在理念且在教学行为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协助性
传统教学往往过分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和学生的被动,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随着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主体性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一方面,在思想上,重视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机会,将教学真正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惟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辅导下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3,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缩短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社区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大都是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具有“距离感”,不利于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生往往认为概念知识枯燥无味,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实际上,如果把概念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是亲身经历,那么这些概念就不再枯燥无味了,这就要靠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社区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总之,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设计不同的方案实施参与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完成学生教授学生的教学任务,而教师只是起到从旁辅助的作用,再得到家庭和社区的重视,那么,这样的地理教学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依据学生的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不仅是地理学科,而是每个学科都应该关注的重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