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从近几年高考学生暴露的问题看,学生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综合素质较差。即使考入大学者,高分低能大有人在。为适应新形势要求,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必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高度重视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供同仁参考共勉。
  一、 理论联系实际,让书本知识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一大原因就是“死记硬背,乱套公式”,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对一些“活题”“生题”感到束手无策,就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熟视无睹,更不能用所学知识去客观分析解决,学了也无用。针对这一缺陷,在教学中不妨多结合“身边的物理”加以启迪,让学生更贴近生活。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既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开阔了视野,更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力学过程中,我们的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处处充满了力的现象。体育活动中的单双杠、投掷、跳高、跳远、拔河以及各项球类运动等等;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的运行;观看杂技、体操表演各种技巧都体现了力现象,用力学规律得到圆满解释。电学中从照明电路到家用电器无不充满电磁现象;近视镜、放大镜、照相机、电影机、幻灯机等光学器件和原理都是活教材和活教具。只要引导得法,勤于思考,学以致用,必有收获。
  此外,对阅读教材和现代高科技知识更不容忽视。如:人造卫星和天体运行;低温超导;直线和回旋加速器;电视机、微机网络;射线管、光电管自动控制;激光,光谱分析以及原子反应堆,基本粒子,核反应的应用等等。在教学环节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握其原理和基础知识,不仅有现实意义,还为培养更高一级、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二、 重视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
  物理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物理特有的研究方法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而学生往往不得法,单纯地只重数字运算,而不解其意,甚至得出不符实际的错误结论也无动于衷。实际上,每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数学表达式都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离开这些特定条件,即使数学有解,有时物理却无解(无实际意义);反之,数学运算无解,但物理事实客观存在,确有解,这要靠不同的物理方法去分析。例如:物理模型的建立是最基本的方法,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可使复杂问题简化。力学中的“质点”;电学中的“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理想气体”模型;光学中的理想薄透镜等等。就是在一般的物理解题中,重要的首先是弄清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建立起一个切合实际的物理模型,才能准确地列方程求解,否则就会错解,徒劳无功。等效法也是常用的物理方法,如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效电阻和等效电路;等效切割,交流电有效值;等效透镜,物象共轭等用等效变换法处理问题显得非常方便。其他如图象法、归纳法、逻辑推理、极限法等等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的物理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高考逐年提高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重在考查能力上。而由于学生不重视实验,失分严重,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不仅关心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还要重视每一个演示实验,或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创新实验,要认真观察现象,亲自动手做实验。实验中要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了解所用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搞清实验步骤,仔细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结论。一定要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万不可粗心大意,凑数敷衍了事。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维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四、 注意物理思考和观点的渗透
  在认识自然和适用物理规律时,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观点,这种观点一是要站得住,二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解决问题得心应手。例如“守恒观点”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观点,也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要善于灵活把握和运用。如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按教材内容并未重点详细阐述,重点放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其实,它们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特例,许多问题不管是力学还是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要么发生能量的传递,要么发生能量的转化(机械能、内能、热能、电能、原子能等等),但“守恒量”总是保持不变的。只要把握住“守恒量”,以“不变”应“万变”,什么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还有动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均可得以应用。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不只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自然科学的正确观点。物理学就更应树立这种观点,才能正确理解、认识、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从宏观到微观,从场论(重力场、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到物质波以至光的本性都要用此观点统观全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抓住物质本性,进而用对立统一规律去解决。
  五、 一题多解,寻找简单解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理论表明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是离不开一定的习题训练的,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会应用到生活实践,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然后达到终生不忘。但是有很多教师认为做物理题越多越好,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做题要适量不要过多,关键是对做过的习题多加思考。应该根据所做过的题型,加强习题变式训练,一题多种解法,寻找简单解法,最终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A、B两小球相距一定的距离,有MA=MB,假设它们之间存在恒定的斥力作用。开始两小球用手按住,处在静止状态。现突然松开手,同时给A球一个初速度V0,使之沿两小球连线射向B球,B球的初速度为零。若两球间的距离从最小值(两球未接触)到刚恢复到初始值所经历的时间为t,求B球在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让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析这道题。在学生分析后,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来求解;再让学生用动量及能量关系来求解。通过体会这两种解析过程,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常规思路的解法,都需要细致、严密的分析,解答过程也较为麻烦。有没有一些比较容易的方法呢?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引导到模型转换法和物理图像法上,让学生再利用这两种方法对该题求解;解析完成后,再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各种方法的难易程度,进而体会到后两种方法更简捷,从而在实践中形成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出来。
  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给学生铺设了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多种渠道,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灵活广泛地运行,这对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选一些题型新颖,有思考价值的“一题多解”型的習题并加以改编,在课堂上让学生加以练习。这类题既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连续性,又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广泛性,并可扩大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日积月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量比常规训练就多得多了,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强化。
  六、 注意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渗透。
  物理学科综合素质还在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这也是古今学界普遍关注的一大趋势。从学生暴露的问题也正在于此。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自动获知能力差,就要引导学生重视文科和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是有道理的。数学与物理息息相关,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必须过关。化学与物理是孪生兄弟,化学基本知识在物理中有诸多应用,不可小视。此外,还有一些边缘知识,人们常说的“擦边球”,甚至中学与大学衔接的知识规律和方法,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适当加以渗透,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也会有所助益的,不妨一试,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王吉成,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