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对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要求。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下,中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中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
一、 引言
现代社会,人们的吃穿住行无一不包含创新的成果。可以说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人类不会有现在的社会文明。从古至今,人类从最简单的石器时代到现在的科技时代,最主要的精神还是离不开创新。曾有专家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包括创新思维的竞争,知识产权的竞争和创新体系的竞争。如果没有创新,那么时代就会停滞发展。
二、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如果要对中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保留其优势,去除其糟粕。中学的语文教学是为了学生以后的文学素养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基。
初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朗读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完成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朗读中可以直击文本,能够进入文本所营造的意境,品味其蕴含,了解作者的情感与文采的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目前由于应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忽视朗读,弱化朗读教学的现象。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去做题,刷题,通常都是去默读。也就导致了有的学生朗读不通畅,无法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能表达的情感,也就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习来说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课内阅读能够让中学生体会语文教材的基本知识,能够丰富其基本的文化素养。而课外阅读更是能够让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到课本外的知识,能够了解大千世界所蕴含的各种丰富的文化。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做好阅读题,更是给学生自己积攒了浓厚的文学底蕴。对此,经多方面研究,笔者给出了如下的教学建议。
(一) 教师方面
1. 组织学生有序朗读
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不会将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环节,采取的普遍方式是课下让学生自己去预习阅读课文。这就很难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真地去阅读。在课上,简单的阅读也只是成了教师能够有时间写板书或者要求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在制订每课时教学计划时,就应该设置好相应的朗读专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才能够抓住本文的宗旨,做到把控整个教学过程;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进行不同方式的朗读课文,体现朗读的层次性。例如,在学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课文时,教师在学生朗读时配以优美的音乐,调动整个阅读的气氛,让学生去尝试配音阅读,一步一步地引导,从而慢慢地了解整个文章的整体感知。
2. 指导学生阅读的朗读技巧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就是会发现有的孩子是发音不准,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地方性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对比。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反复训练,纠正发音。重要的一点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重音的处理,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听众能够产生听觉与心灵上的美感。强调着重一下停顿的处理,让学生懂得如何停顿,朗读者可以顺心通畅地读完整篇文章。最后加上语速,根据文章的感情来对语速进行处理,如何激情,如何抒情,如何缓慢。能够让听者感受到一个舒服的听觉体验。
3.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技巧
朗读的模式是发出声音。而阅读,通常都是默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有关的阅读方法简单明了地传授下去。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学多练,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领悟。阅读对于学生来讲不应该是一件痛苦的事,教师要做到阅读是快乐简单的。和学生一起拓展阅读,分享阅读。
(二) 学生方面
1. 充分预习课文内容
对于中学生来讲,课文内容的提前预习可以帮助他们大概了解一下文章的背景。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后,遇到类似的阅读题目,就不会感觉到一筹莫展。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都是来源于教材的拓展。
2.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有一个会学习的方法。会学习的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成绩,无论做什么,因为有方法才会获得成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对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提出了要求,学生应当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去下功夫。比如背诵课文时,要先抓重点字词背诵。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在上课时,要明白自己听课的目标是什么,带着目标去学习,抓住老师讲的中心内容。
3. 丰富自己的阅读
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更能提高自身阅读理解能力。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阅读大量的有益的课外书,才能够像古人说的一样下笔如有神。名艺术家新凤霞老师,六岁时开始学艺,不忘阅读名著。最终成为一代作家。只有多读书,多多去学习书中的写作技巧,构思方法,还有作家的写作手法,才能够提高自己本身的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最终提高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的教學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进行教学,更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的结果。一群优秀的学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老师。良好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完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创新改革,本质上就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个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师要明白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教师要知道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学生要明白教师所表达的是什么?要明白教师所传授的是什么?二者只有相互相融,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 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策略
(一)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现在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进行了新课改,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应试教育以分数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只会枯燥无趣地去应付学习,甚至产生了厌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创造能力,他们对于未知都有探索性,教师应该做的是,不可以轻易地否定他们。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任何创新模式都要有一个基础知识的储备。稳固的根基才能够拥有一个高楼大厦。基本知识储备不够,创新能力也就不够。学生一定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构建未来知识大厦时可以有一个强大的基本功做地基。学生要拥有广阔的思路,这样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了解的信息越丰富,处理问题能力也就越强。
(二) 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时,学生应该有质疑的心理
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教师虽说是整个教学任务的主体,但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思维,在老师进行教学时,如果有疑问,应该大胆存疑。提出疑问,锻炼自己的主动思考思维,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采用的是引导教学。启发学生去学习,去大胆提问,让学生懂得不怕出错的道理。因为产生疑问,学生本身就会集中注意力去解决问题。对大脑的思维开发有着很好的帮助。
(三)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自主完成学习
学生的创造性是由教师的开放性决定的。教师只有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才会有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再加以辅助。学生在进行自主讨论时,会提出不同自己的假设,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慢慢地就会加强能够解决问题的思维性,然后加强与其他人员的合作性,从而能够增强合作意识。学生从一个不知到知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过程。
(四) 提供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情景
情景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这样的场景,能够去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可以让学生去大胆地设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结合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作品的人物换位思考,从而更能直接容易地去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 总结
要完全地去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性,单单是培养语文学科的创新模式是不够的,语文会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占据一个主要的地位。可以加强学生语文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也是有一个主体的作用。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知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君明.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9(12):93.
[2]田得军.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32):54-55.
[3]袁浩伦.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00-101.
[4]楊金娜.浅谈阅读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7(9):59.
[5]任雄.中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教学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61.
作者简介:
李慧,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