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勇华
摘要: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说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一、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创造新的、美的形象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自己具有创造才能并没有真正的认识,这使许多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教师应该把创造学的观点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从婴儿的好奇心,喜欢新玩具,丢弃旧玩具的行为到五六岁幼儿的美术作品等,说明创造力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新的、美的形象。虽然学生的绘画作品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对学生本身的发展却具有特殊的意义。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创造出新的、美的形象,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能光教学生只会临摹,而应当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启发他们(如你去过、经历过、思考过、做过、见过等亲身经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发展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有这样一件事,说的是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第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解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比较而言,美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费劲,且不太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倾注了自己情感的“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这虽然只是一个例子,却能折射出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两种做法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是大不相同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有不同的兴趣点。在教育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就是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把握住学科特点,找出学生对所授学科、章节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想不让他们探索、创新都难。为此,教师应该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所授学科的兴趣,为学生自觉主动探求知识,自觉创新打下基础。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美术课上,教师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创新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三、因势利导予以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意识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作为教师就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他们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辅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他们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提高并完善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燕.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1,(06)
[2]陈礼文.新课程形势下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版), 2008,(Z1)
[3]蒋林晖.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大学时代(B版), 2006,(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