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未来理想学校的理性样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教育观;课程观;育人体系;教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2-0013-02
  我经常向内心发问,未来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个什么样子?30年教育生涯,逐渐成熟的教育理解,以及新时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深度影响给了我答案:未来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个内外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合璧,有鲜明时代特征,有历史沧桑烙印,遵循教育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等科学元素的理性学校。
   一、有正确教育观、课程观和科学育人体系
   一所学校好不好,取决于教育观、课程观和育人体系。这些是专业的、领域的、文化的东西,是根上的东西,可以亘古不变、千年传承。但我们必须明白,千年不变的是原理、规律和思想,其形式和样态一定是变化的。
   怎样培养人?只有弄明白这个问题,学校才会整理出科学的办学思想、目标、校训、主张等文化架构,这样的文化才会延伸出完善、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等。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教育观、课程观和育人体系建设中,以鲁迅先生提出的“立人”思想为基础,明确了“铸魂、塑型、立人”办学思想。学校课程体现出五个特点: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延伸开发,比如整本书阅读、小学生日记、研究性学习等;二是校本课程不追求数量,承认社会教育;三是在文化主张上开发课程;四是融合社会属性研发课程,比如由家长任教的ZGT课程;五是大教育课程观,即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可以课程化。
   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一脉相承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就是要承认三者并列关系,进行准确定位,有机融合。由于各自特征不同,也就决定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不同的选择。上好国家课程,学习基础知识,养成基本素养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尊重学生爱好,培育学生特长,培养生活能力是家庭教育的使命;知道在社会中遵守什么、爱护什么、拥有什么,是社会教育的使命。有了这种定位,就不会再无限制地放大学校教育,漠视或忽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存在。
   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一脉相承,是对规律的尊重、人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一脉相承是要把一个人受教育阶段划为6 ~ 12岁、12 ~ 18岁、18 ~ 22岁三个段,研究6 ~ 12岁重点教育什么,12 ~ 18岁重点教育什么,18 ~ 22岁重点教育什么,以及三个阶段哪些教育是贯通的、一致的,做到无缝衔接。
   三、从五千年中国文化里寻找育人思想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依托五十多年办学历史,深挖五千年传统文化,提炼了独树一帜的“自善文化”,开展了“说学教育”研究,形成了“三小经验”。自善文化,意为“教育在立人,立人当自立;大学要明德,明德应至善”,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从“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行修养”三个方面立人,培养学生独立、自立、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培养会学习的人;自我管理是一种成长理念,培养能自立的人;自行修养是一种道德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人。经历自善文化教育成长的学生,应该是一名具有独立人格、生存能力和品行皆优的人。
   四、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中坚持创新办学
   信息时代注定教育的重心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落实在具体工作上,那就是把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课程实施、活动设计、学习方式转变、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相信学校管理会迎来一个新时代,智能化的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管理中,部分人力工作将会被机器替代,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将会大大解放,有更多的精力时间投入教学和教育研究,做有温度的教育。在互联网+教育应用上,学校要切忌过了头、忘乎所以,一味地在互联网+环境、点对点教室、智慧教室等硬件建设上铺张浪费。把握住教育现代化是思想、理念、行为、素养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应用好信息技术时代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发展学校。
  五、立足世界舞台办有国际视野及水平的未来学校
   中国学校要培养行走在世界上的中国人。所以,未来学校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及办学水平,能够培养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国民。
   擁有国际视野及办学水平,就要有一个开放的胸怀,有一系列开放的举措。学校的开放,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思想的开放,取长补短,洋为中用。改革开放以来,大家对国外孩子动手能力有一些思考,对国外学校课程建设有一些借鉴,做好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有很多思想理念能够为我所用。二是形式的开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年国家出台了中小学生研学游学政策,学校的开放要体现在请进来走出去,让学生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成长为国际舞台上的人才。三是文化的开放,尊重历史固守本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璀璨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非常多,需要继承。随着国际化发展,外国文化必然会涌入中国,影响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等,这就需要学校引导学生固守本心,学会扬弃。
   教育需要亲其师信其道,好教师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因此,未来的理想学校除了做到内外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合璧,还应该既有大楼,也有名师。
  (作者系银川市金凤区第三小学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