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兴趣为语文学习增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但要叩开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门也不是一件易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感兴趣的点,增强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兴趣;演讲;情景;绘画手工;音乐表演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慢慢意识到:学习知识,真的要对它产生兴趣,才能从中获得快乐;特别是中职学生,如果不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上语文课就是“下地狱”,苦不堪言。那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呢?
  一、以演讲激趣,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要学好语文,必须根据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进行教和学。现代社会,人们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听说能力的强弱往往与人的发展构成正比关系。一个不善于听、不善于说的人,思维中语言信息比别人少,要做到善谈能写也难。如果我们设计的课堂教学不紧扣语文听说的教学目标,不让学生开口交流、听说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得不到任何提高。因此,有计划地让学生在课内轮流上台,开展三分钟演讲、信息交流、口头小议论、情景表演、角色独白等系列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积极作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以情景激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比较差,但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很强。他们对课文内容和写作学习兴趣不大,却热衷于朗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朗读这种学习方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笔者注重不同文体朗读方法的传授和技巧的学习,通过范读一讲解一练习一掌握的过程庐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很好地再现了作品的神韵美、声音美,用朗读表达出来的感情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促进学生的练。借助于不同形式的朗读:齐读、单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诵读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变色龙》一文,笔者采用分角色朗读,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朗诵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以绘画手工激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笔者所教的是幼教专业的学生,她们喜欢手工和绘画。根据学生的这一爱好,我依托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寻找机会把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引入课堂,激發们的兴趣,集中她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实物。
  比如: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学生被美丽的景色所陶冶,他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之余,总想抒发一下自己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绘出心中想要的房子。有的把房子画在树上,有的把房子画在海边,有的把房子画在山上,这些都表现了学生对自己心中居室的向往。
  四、以音乐表演激趣,把学生引入课文
  中职学生活泼,爱跳爱唱,愿用音乐、歌曲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美好的愿望。于是,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积极投入课文的学习。如学习老舍《我的母亲》时,先为学生播放了《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与心酸。如讲授《士兵突击》时,先播放杭战歌曲,学生对士兵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他们的壮丽篇章。学习《窦娥冤》选段时,播放“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和“十里风雪一片白”的唱段,又把学生们引到了那个穷人有理无处诉的悲惨世界,从而感受到新生活的无比幸福。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巧妙的运用音乐烘托,更加有助于表达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能缩短课文与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年龄的距离。学生还能在音乐声中体验情景,感悟人生。
  另外,为了改变以前的语文课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回家背的单调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深入理解课文,笔者还将表演艺术引入课堂——排演课本剧。如教学《雷雨》等课文时,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使学生更深切地了解封建教育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毒害,感受侍萍命运的坎坷。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课内课外相结合,兴趣与能力兼收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兴趣的捷径。如作文教学中的社会调查等,不仅为作文提供了素材,还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组织参加各种作文比赛,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再如学了《学习办报》,就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学生们热情空前,他们自定“报名”、自采内容、自编栏目,自己设计版面,既当主编,又当记者。手抄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新闻报道、知识介绍,有学法集粹、习作选登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拓展了语文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做到“寓学于乐,寓学于趣,以学激趣,以趣促学”,语文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堂:与课堂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行涛,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卷上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出版社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的形式: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