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农村小学受到特殊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学生生活接触面小,语言环境相对封闭,再加上自身心理素质弱等原因,往往导致他们在口语交际时表现得羞涩、胆怯。再加上家庭教育方面缺少口头表达的训练意识,交流多以方言为主,长期以往造成了农村孩子口语交际水平相对落后。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须认真重视的课题。
   一、更新观念,建设“研学后教”模式下的新型高效课堂
   “研学后教”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改的全新尝试。该模式巧妙地把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改变,真正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而这种教学模式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大有裨益。
  1.自主—合作—交流,把时间还给学生,有机会聊
   “研学后教”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一改往日老师讲学生听,只输入不输出的“一言堂”模式,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循序渐进环节中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课堂生成的“研学问题”,在预习时积累的资料和素材的基础上,先充分自主学习,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听取每位组员的发言后进行综合考量,整理出小组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在这一系列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几乎都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完成的,即使借助图表等工具来说明,也离不开口头语言的阐述。这样的学习方式在日复一日的语文阅读课堂上,势必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大有帮助。
   2.“研学案”导航,理清思路,有顺序地聊
   在“研学后教”的课堂上,“研学案”作为课前研学、课中导学、课后思学三个重要学习环节的载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针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出围绕“研学问题”的有梯度的“研学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又能保持学习思路的清晰有序。这无疑为阅读教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环节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思考基础,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会因为问题在脑海中经过深思熟虑和文字提炼而显得更有自信,聊起来思路更清晰。而理性的思考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大法宝。
  二、丰富文本,开拓视野,开展“主题阅读”多种教学课型
   主题阅读就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将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以及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课外阅读内容,组成一个“大单元”系统,围绕一个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开展的阅读学习活动。以语文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你读我诵,文质兼美,让学生愿意开口
   主题阅读系列读本中的《你读我诵》和《经典诵读》不同于其他读本,是按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进行编排的,可以让学生有主题地诵读。从儿童记忆、认识形成、情感发展等方面来看,有主题地诵读比无主题诵读效果要好。这些优秀的精选文本,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小组互读”“课前一分钟诵读”等多种形式诵读,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孩子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培养语感,积累词汇量,感受语言之美,促进口语表达时用词用句的规范性、文学性,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让平时羞于表達、不愿表达的农村小学生愿意开口、喜欢开口。
   2.多种课型贯穿,以读代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年级的升高,口语交际教学要逐步从“说什么”向“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转变。“主题阅读”教学课型包括了“单元导读”“整体识字”“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等课型。其中“以文带文”课型是核心课型。在“以文带文”课堂上,老师在“一主”教材的基础上带一篇或多篇课外文章,让学生学会“对比学习”或“类比学习”。老师提问少而精,以读代讲,少讲多读,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自主和合作学习,老师只在关键的时候适当点拨。口语交际教学要抓住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的“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积累素材,以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课前‘一主两翼’教材的整体预习”“课堂自主研学、互动交流、反馈点评”和“课后多种形式阅读”这一“三线并进,立足课堂”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为提升农村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十分有效的策略。
  责任编辑 黄佳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