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导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问题导学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利用问题来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刺激和鼓励,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問题导学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而是以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而对学生而言,问题导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自我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自我探知的能力,并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问题导学优化预习过程
   预习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但是大多数学生不注重预习过程,导致在正式上课时,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思路,在一堂数学课结束后,学生经常是听得云里雾里,不能把知识掌握的牢固。如果只是靠教师的讲解,没有经过预习,那么听课时学生学习就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得听课效率很低。而教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提前设计了导学案,在上课的前一天给学生发下去,运用问题导学帮助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对课堂知识提前预习,从而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在遇到不解的问题时,对其进行标记,等到正式上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掌握和理解。只有通过这样的预习过程,学生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并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了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前对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进行分析和了解,就设置了导学案,并分发给学生让其提前预习,这样一来,在正式上课时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讲解。在导学案中,笔者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又是什么关系?
   二、问题导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使得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时比较困难,因此,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久而久之,对数学课程产生了恐惧,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这并不是数学课程改革所看到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突破小学生的理解盲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不能够理解和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从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增进师生间的关系,才能将教学难点和重点一一击破,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这也是每位教师希望看到的局面,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目标,从而让学生通过数学课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并达到全面发展。
   三、问题导学升华课后复习
   学习数学除了预习和课堂学习环节之外,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复习了,通常情况下,教师就是运用课后作业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教师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从学生的盲点出发,对问题进行剖析和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问题导学也可以设计在课后作业中,教师通过设计课后问题导学,可以深化学生复习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问题导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法宝。例如,在学习完《圆柱和圆锥》一课时,笔者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让学生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理解,给学生布置了以下的作业,以便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1)如果将一个圆柱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那么它们之间的体积是什么关系,若又加工成一个圆锥体呢,同时思考它们的体积关系。(2)列举生活中是圆柱体,并且要通过求出表面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所以,通过上述的问题导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升华了课后复习内容,让学生在复习中不断地提升数学能力,培养数学素养,这样一来,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价值。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可观的教学效益,因此被广大教师推广和应用。问题导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不断地探索中去解决问题,找到合理的解答方法。
  责任编辑 徐国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