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入耳,句句萦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编号:H1(2019)46-01-02
一、教学语言要逻辑性强,做到条理清晰
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条理清晰,即要求教学语言在简洁的基础上注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上下通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上海特级教师于漪上《孔乙己》时这样设计导入语: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根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
这段开场白用一系列的问句一环扣一环地把孔乙己推到众人面前:读过鲁迅的人都知道《孔乙己》——读过《孔乙己》的都忘不了孔乙己——连鲁迅本人也最喜欢《孔乙己》,紧接其后又是一串问句,他为什么被人喜欢?他是怎样一个形象?怎样被塑造出来的?精炼严谨,步步紧逼,逻辑严密,有条不紊,闪烁出教学语言简明有理的奇异光彩。
二、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做到和谐悦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注意变化,富有节奏,切忌平铺直叙,那種平淡的滔滔不绝,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津津有味。
三、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做到言简意赅
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合乎逻辑的表达内容,读音准确无误,没有语病和口头禅,能说比较流利的普通话。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熟练掌握常用汉字的准确读音,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达到吐字清晰、连贯流畅、快慢适中、富有感情的基本要求;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切忌重复啰嗦,拖泥带水,使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无法从教师语言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做到文质兼美
一位语言学家这样说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干瘪的语言只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淡的语言、平直的语调,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是生动、形象、轻松、活泼的。为了达到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除了上面所讲的要注意节奏的变化之外,还要用新颖贴切的比喻、诙谐幽默的夸张、具体生动的描绘、激情四溢的情感去吸引学生。
五、教学语言要机智灵活,做到随机应变
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也就是教师应具有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决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
六、教学语言要诙谐幽默,做到妙趣横生
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教师幽默轻松的语言可以为课堂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幽默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理解、带来信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总之,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联结师生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只有在不断地积累之间,在不懈地锤炼之下,在不停地创造之中,才能活力常现、魅力常存,才能成为声声入耳、句句萦心的妙语,像春风化雨一样温暖和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上湖初中 3308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4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