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卫生健康”校本课程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如何选择卫生健康校本课程内容进行简要说明,以“安全用药”的教学设计为例,对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进行阐述,最后对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卫生健康;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也是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貢献的基本前提,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1]。近年来,虽然中小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得到了改善,但还是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中小学生的耐力、爆发力、速度等素质开始出现下降势头,并且一些中小学生出现超重和肥胖,同时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等,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
开发卫生健康校本课程,设计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卫生健康活动课,不仅符合国家提出的新课程标准,而且能使青少年健康发展并受益终生。
一、卫生健康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即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顺应教育改革和课程发展的趋势,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取向和价值定位,以全体师生全面和谐的成长作为课程内容取舍的基本依据[3]。当今,在“健康”一词前加上“卫生”这一限定词,实际上是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缩小至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的领域,指在维护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因此,本文使用的卫生健康概念包括卫生教育和健康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例如,个人清洁教育、饮食营养教育、疾病预防教育、意外事故的急救教育等。
二、开展“安全用药”的教学设计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课程的设计者和实践者要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生物学核心素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落实。本文参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课程需求,将“安全用药”一节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通过对药品搭配禁忌和用药常见问题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够判断不同情况下的用药误区,分析药物叠加使用和抗生素滥用等带来的危害,增强安全用药的意识和行为,树立生命观念。
(2)通过对家庭常用药名称和作用进行分类学习,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归纳与概括能力,并基于真实情况设计旅行小药箱,提高信息处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通过安全用药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关注安全用药的社会议题,向他人宣传安全用药的知识和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药品搭配禁忌和常见的用药安全问题。
教学难点:认识常用药的名称和作用,并合理设计旅行小药箱。
(三)教学过程
3.1 引入新课,认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视频导入:马先生近日感冒鼻塞,并伴有发热,他随即从自己的家庭小药箱拿了些药服用,服后不多时就感到头晕恶心,在妻子的陪伴下去了医院,接诊医生让他妻子把药拿来仔细一看,发现是他同时服用了两种作用成分相同的感冒药而产生了副作用。最新研究发现,我国84.9%的家庭存在居家用药安全隐患,其中72.5%的人会擅自停药;且药物中毒现象不断增多,其中86%的药物中毒事件发生在居家用药过程中[4]。
通过“服用同类型药品致病”的真实案例和不合理用药的调查数据,引发学生对于安全用药的关注,认识到安全用药对于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的重要性。
3.2 生物学知识是学习安全用药的理论基础
通过案例一,学生基本能认识到服用多种同类药品会导致不良反应,但系统的医药知识还是首次接触到,对于具体的药品搭配禁忌、家庭用药常见问题并不清楚。
首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动画,之后教师以“闪卡”的形式在课件上逐一展示有关“药品搭配禁忌”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感冒药+退烧药+镇痛药=肝损伤”,“感冒药+降压药=影响血压”,“藿香正气水+头孢=乙醛中毒”,“抗过敏药+晕车药=加重嗜睡”。讨论药品搭配禁忌的原因及危险程度。
教师总结: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而且市面上的感冒药多是复方制剂(含有多种成分),除了退热止疼的成分可能影响血压外,有些减轻鼻塞的成分也会影响血压,如(伪)麻黄碱;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在体内消化产生乙醛,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蓄积,引起中毒;抗过敏药苯海拉明与晕车药茶苯海明(乘晕宁)有相似的活性成分有加重嗜睡等副作用。总而言之,即相同成分摄入过量或相斥成分影响药效的原理。因此,在吃药前需养成先看药物说明书的良好习惯。
了解了基本的药品搭配禁忌,教师提问服药方法的相关问题:如何选择服药的时间?哪些饮食会影响药效?长期服用抗生素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一般选择在饭后服药;不能吃过冷、过辣的食物;抗生素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发育。
教师总结: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有所不同,故服药时间应该听从医嘱,或根据药物说明书上的要求服药。药物一般应选用温水送服,在服药期间也应相应忌口,一般应禁食辛辣刺激以及鱼虾等海鲜产品。抗生素滥用不良后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同其他药物一样长期服用会对组织功能造成损害,如红霉素里面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5];另一方面,抗生素抵抗的对象是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有自卫、防御、反击功能,长期服用会使微生物对该抗生素产生免疫耐药,一旦感染很难再有有效的药物治疗[6]。
3.3 认识药名与药效是安全用药的必要条件
认识药名与药效,能够准确地识别它们,有助于在生活中快速判断病情,是确保安全用药的必要条件。根据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把握每类药物的共性;运用归纳、比较法等总结出常用药物的特点,以促进记忆,巩固知识。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展示代表药包装,并适时的提问学生所知道的其他同类药品,进行补充。 十种家庭常备药:
①退烧止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由于布洛芬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因此,有消化道疾病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有慢性肝病首选布洛芬。
②缓解鼻塞: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感冒时用于缓解鼻塞,鼻炎患者也可用于缓解鼻炎。
③便秘:開塞露、乳果糖。开塞露偶尔使用安全性较好,但长期使用会有依赖性。乳果糖是通过增加大便的含水量而助于排便,安全性较好。
④抗过敏: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两种药对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都有作用,也可用于缓解感冒期间频繁打喷嚏和流鼻涕的症状。
⑤腹泻: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口服补液盐Ⅲ在腹泻时可以预防和改善脱水的症状,家有宝宝的尤其推荐。蒙脱石散的安全性较好,大人小孩皆可用。
⑥伤口杀菌消毒:碘伏。只能用于消毒杀菌,不能治疗细菌感染。
⑦皮肤细菌感染:红霉素眼膏、莫匹罗星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在蚊虫叮咬,脚上磨出的泡,小面积擦伤、割伤、烧伤等方面都有较好作用。红霉素眼膏通常用于眼部感染,鼻子出血后涂抹在出血点也可以预防伤口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⑧轻微皮炎、湿疹护理:低敏保湿霜、0.1%丁酸氢化可的松。低敏保湿霜用于轻微湿疹。0.1%丁酸氢化可的松属于激素软膏,可以治疗轻、中度的皮炎湿疹。
⑨蚊虫叮咬、长痱子止痒:炉甘石洗剂。使用前摇匀,不能用于湿疹和皮肤有破损的情况下。
⑩常备医用器材:体温计、纱布、绷带、棉球、创可贴。家中有游泳爱好者可选择液体创可帖。
3.4 设计药箱,实现学以致用
通过不同的旅游路线来设计药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不仅可以巩固安全用药的知识,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提供部分常用药目录和旅游小帖士,提示学生:要考虑可能发生的身体不适,如腹泻、感冒、过敏等;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意外受伤,如擦伤、咬伤、出血等;要考虑每个人身体状况,如:心脏病、哮喘、晕车等;根据旅行地的环境条件考虑所需药物,如:防晒、防蚊虫或高原反应等。
教师讲解后,由各小组自行选择路线设计出合适的小药箱,列出药物清单,最后邀请每组成员上台分享设计心得,小组间互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奖励。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反思
(一)卫生健康校本课程的开设需要设备投入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卫生健康校本课程的开设需要相应的设备投入。这是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例如开展“牙齿卫生”用到的牙齿模型,“急救措施”使用的绷带、三角巾、模拟人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资经费购买。
“借鸡下蛋”进行教学。采取与社区或高校合作、向公益性协会申请等方式获得所需资源。例如学习“疾病预防”时可以邀请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课堂,向学生宣传医疗保健知识。
(二)卫生健康校本课程的开设应重视实践
卫生健康校本课程的价值要让学生在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能用科学的知识与方法,面对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要达成这样的课程目标,就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不仅要准备充足的理论知识,还应还重视实践操作的准备。
卫生健康校本课程的教学以操作训练为课堂主体活动。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好课堂活动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确保无遗漏。同时,建设相关的学生学习网站,提前发布学习任务,或者分发下一节课的讲义,将一些简单的知识交由学生自学完成,以便在课堂上有效进行活动,不仅节省了时间、活跃了气氛,还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印象,巩固所学。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动作技能,例如眼保健操的正确穴位和姿势、刷牙的标准方法、急救的正确步骤等,仔细分析每个动作的特点,确保讲授和示范的要点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郜丽欢. 北京市中小学生与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认知水平现状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2016.
[2]罗磊. 重庆市S区中小学生卫生健康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重庆大学,2017.
[3]李臣之. 校本课程开发[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9-113.
[4]张梦娟,孙一帆,金美兰等. 儿童家庭用药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J]. 科技视界,2017 (11) :192,200.
[5]马宁. 小儿肺炎喘嗽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03):3-4.
[6]胡刚. 家庭安全用药问题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118-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6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