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模仿能力,促进对英语的感知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教学;模仿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基本上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这一方面凸显英语语言的重要性,其次,也符合小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10岁左右的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在心理上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接触新鲜有趣的事物;在学习能力上,是培养视觉、听觉、动作、记忆以及模仿等感知技能的重要时期。新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各个级别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其中,课程目标中的一级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模仿能力,以此来促进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倾听和观察
  要模仿,首先学会倾听,“听”是语言模仿的基础。在《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目标把“听”放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之首,可见愿“听”、会“听”是最基础酌,也是最重要的。我们中国学生学英语是在非英语的环境中进行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第一步就是要“听”,倾听标准的和纯正的发音,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语音轻重、长短、停顿,语调的上升及下降以及语速的快慢。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要安心、静心、细心低听,在倾听中感知、感悟。其次,要学会“观察”,在语言学习的开始阶段,除了倾听纯正的发音之外,学生还要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型和舌位。我们教师也要借助手势等肢体动作帮助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比如:用手指点一点,表示短音或重音;画一条线,表示长音;手向上画弧线,表示语调上升;手向下画弧线,表示语调下降,等等。
  二、提供纯正、地道的英语教学资源
  语言知识包含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大要素,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原版录音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完全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理应作为模仿资源的首选。语音和词汇的发音模仿是语言表达的第一步。无论是光盘还是磁带提供的录音,都必须是原版的。在语音和词汇的基础上,学生接触到的对话、歌谣等模仿内容也应是原版的或发音地道纯正的,以让学生感受到英式发音或美式发音的美感。切不可提供不恰当的发音资源,否则会对小学生造成错误性的引导。因为,只有纯正、地道的“语言输入”,才会得到纯正地道的“语言输出”。
  三、提供趣味的模仿内容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激发语言模仿的兴趣是首要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提供具有趣味性的模仿内容,以此激发小学学生的模仿兴趣和模仿积极性。小学生往往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如动物、卡通这些内容较为感兴趣,所以,新版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也是以此为出发点的,比如,人教版《小学英语》Module l Unit 3以交通工具为话题,词汇的呈现配以卡通图片,在听觉上,让学生感受公共汽车Boop..Boop、火车Choo ..Choo、客车Beep...Beep的声音,在表达方面采用对话、儿歌和歌曲等多种形式。在模仿词汇的发音、对话的表达、儿歌的说唱以及歌曲“Here it comes”时,学生都能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灵洁的创编。由于教材提供的模仿素材在内容、趣味、适切、难度、长度等方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四、设计多元化的模仿形式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诸如Look and Say、Say and Act、Listen and Enjoy等板块包含对话、儿歌、故事等多种体裁,可以采用个人表达、两人互动、小组合作、群体表演等形式,让小学生充分感知、模仿和体验。
  1.设置特定的语境。新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浅显,贴近生活,很能体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功能。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回答、介绍等方式来实现模仿练习。比如,该教材unit 6 meet my family.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对自己家庭的成员进行模仿介绍。
  2.运用朗朗上口的英语儿歌。儿歌具有节奏性和趣味性,语言简洁,结构流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加上感情的投入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更能增添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材中的儿歌“One,two. Red and blue. Up and down. Orange and brown. Kites in the sky.Flying very high”,学生乐于模仿、易于模仿,能朗朗上口地进行模仿和表达。
  3.开展故事复述、角色表演、旁白介绍等一系列情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对话和阅读材料教学后,可以依据故事情节,将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M行故事复述、角色表演等活动。比如在小故事“A boy and a wolf”中,包含了旁白、农夫、男孩、狼等不同角色,虽然语言浅显,但是完整地介绍了故事情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模仿和表演,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傾向和动力。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创新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对结果的评价和体验,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模仿既是小学学的天性,也是他们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有助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9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