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联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雅囡
摘要:地方应用型工科院校在助推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校社科联有效机制的建立。工科院校社科联建设应从科研平台建设、创新机制两大方面着手,加强对外交流,强化服务社会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重点培育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充分发挥社科联在推动工科院校社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工科院校;校社科联;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167-02
工科院校社科发展离不开社科研究,高校社科联能够整合社科研究资源,是工科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促进人文社科交叉领域研究的重大创新,是工科院校科研改革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社科联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传统高校建立校社科联的初衷是期望在传统院系布局的体制外探索设计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和学术互融机制,加快提升自身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但是在校社科联成立后,工作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遭遇发展的瓶颈难题。
1.工科院校社科联对哲学社会科学内涵认识不够。高校社科联应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构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充分挖掘其内涵建设。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部分工科院校社科联对哲学社会科学内涵认识不够深入,体现在未能充分发挥校社科联的功能和作用。
2.组织机构不完善,影响校社科联功能作用发挥。一个完善的高校社科联组织机构,应当形成层次分明又互相支持的学术研究体系。传统工科院校社科联只设有领导机构,缺少下属分支机构,社科研究工作者散落在各个院系和其他部门,一些交叉学科研究者想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扩展研究却找不到科研渠道。高校社科联组织机构的不完善,将影响其功能作用,进而影响高校社科联建设。
3.服务社会意识薄弱,成果转化力度欠缺。传统高校社科联工作以学术研究为重点,忽视了社科联服务社会这一重要的社会职责。同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高校社科联将人才智力资源转化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资源成果不足,转化力度欠缺。
二、应用型工科院校建设和发展校社科联的内在关系
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远景目标,离不开有特色、高水平的人文社科作为支撑。工科院校校社科联工作的不断推进,有助于准确把握社科工作的发展方向,繁荣和促进学术交流,普及社科知识,提供社科咨询服务;有助于专家学者开展跨学科协同攻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发现、培养创新人才,准确反映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激发老师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发挥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更有助于学校多学科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学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的步伐。
三、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联建设创新路径
工科院校社科联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社科联建设,需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型运行模式,应当错位发展,不能照搬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特点。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联建设主要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1.加强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联平台建设。高校社科联应当形成层次分明又互相支持的学术研究体系,除了领导机构外,还应当下设多个研究分支机构,辅助校社科联的工作。地方应用型工科院校,由于社科资源、办学定位、师资力量等不同于文科类研究性大学,而呈现出自身的平台发展特点,因此加强自身平台建设至关重要。(1)搭建社科力量整合平台。工科院校的社科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社科工作者多散落在院系和部门,校社科联需要凝聚散落在学院和部门的社科研究工作者的力量并梳理整合。2017年N高校在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上成立了三个团体,归纳整合了社科教师的研究方向,构建了本单位的社科资源库。通过搭建资源整合平台,吸引外部优质社科力量,加强合作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了良性互动交流。(2)搭建社科自主创新平台。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联平台建设应自主创新,搭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社科平台。社科院系及部门根据实际科研情况及发展需要,通过成立研究分会、组建研究院(所)、引进校外优质社科力量、聘任客座教授等途径,指导社科项目申报、服务地方经济、培育新生社科力量等,提高本单位社科研究能力,推动本单位乃至全校社科发展建设。近两年N高校成立了9个人文社科研究所和两个文科类研究院。通过打造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支撑与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培育长期关注、长远积累、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及其标志性成果。(3)搭建社科品牌特色平台。品牌特色平台是识别高校社科研究优势的重要指标。工科院校社科联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自身品牌的打造和特色社科研究平台的搭建,形成具有强识别性的品牌特色。N高校社科联从学校实际科研情况出发,立足于学校“应用型办学核心内涵”和“工程大学核心指标”两大发展主题,从加强学科融合,共同促进校社科联建设目的出发,搭建特色发展平台。
2.创新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联建设机制。高校社科联作为联合内外部社科工作者的群体性团体组织,要想真正发挥平台作用,需要机制创新,从而真正实现其导向、服务及监督功能。(1)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地方应用型工科院校应充分发挥协调、组织和对外发展交流的功能,从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自身优势资源,通过不同形式为学校创造合作机遇,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近年来,N高校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校社科工作以此为依托顺利开展。N高校先后与市政府、高新区、高校等开展校地、校校合作,进一步推动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2)强化服务社会意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十三五”的新挑战要求社科工作者立足当前,深入实践前沿,紧扣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大局。N高校社科工作者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经济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智囊团”与“思想库”作用。(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重点培育机制。应用型工科院校应聚焦目标,完善制度,充分挖掘文科潜力,强化内培外联,创新课题项目成果奖的组织推进和重点培育机制。举办专家评审会议,提高申报书撰写质量,提升冲击重大重点项目及标志性奖项的能力。N高校在校社科联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提出了“1214”社科提升计划。同年,出台了科研业绩及业绩绩效考核计分细则,同时召开项目及报奖培育会,聚焦目标,重点培育,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更加明确了工科院校社科联的发展方向。(4)强化保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高校的發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推动。工科院校社科联应挖掘社科研究力量,通过社科联平台建设,将散落在工科院系社科人才,如思政教师、学生一线工作者等聚集在一起,结束其“单打独斗”的局面,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共同决策献力。N高校近两年加大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力争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社科中青年学术骨干,夯实哲学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校社科联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下,青年教师力量日益凸显,青年教师获批省部级以上社科项目比例增大,也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项目,从而实现零突破。
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联建设需要走特色之路,创新建设机制,推进平台建设。通过建平台、组团队、重培育、强考核、激活力、促竞争,充分发挥社科联在推动工科院校社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学校社科事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单淇,周思佳.高校社科联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探析——以河海大学社科联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9,(08):53-55.
[2]徐晓曼,周嘉,刘俊.关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思考——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社科联建设为例[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0(04):42-44.
[3]许悦.创建高校社科联组织的意义及实践发展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8):130-131.
[4]许悦.江苏高校社科联服务功能的探索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8,36(03):108-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3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