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职院校宿舍人际冲突的课程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倩倩

  作为一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与一名兼职辅导员,笔者曾多次倾听辅导员的倾诉:学生要求调换宿舍,原因是与宿舍成员关系不和,无法继续相处,该怎么办。宿舍在大学生活中承载着诸多功能,宿舍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尽管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健康、和谐、良好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一现象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对宿舍人际冲突的功能进行说明,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提出人际关系模块课程改革可以从增加课程体验度、引导学生构建人际冲突“自愈”能力以及借助人际关系团辅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的策略。
   一、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
   根据日常班级管理经验,结合前人关于宿舍关系的研究,一般来讲,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多的会在宿舍关系上产生冲突,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当前由于竞争(例如评选奖学金、入党等)引发的宿舍人际冲突占据的比例已经相对较少。
   (一)成长环境差异
   成长环境主要包括个体生活的区域、家庭经济背景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生活区域位于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的与大城市相比,可能会对个体在自卑与自信方面的表现产生两极分化的影响,在吕艳波等人的调查中,约有74%的高职女生认为城乡差异影响宿舍人际关系,83%的高职女生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对宿舍人际关系有影响[1],且家庭经济条件相当的学生彼此之间的交往更多,这可能是由于相似的家庭经济背景使个体具有更多的同质性。和谐与紧张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否唯成绩论、是否为独生子女也会影响个体在人际中的表现,在家庭氛围较好、父母重视孩子全方位发展的家庭成长的个体更多的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也会更融洽。
   (二)性格以及价值观差异
   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以拿奖学金为目标,功利性较强,平时只关注与综合测评加分相关的事情,或埋头于各门课程,或忙于参加各类社团比赛,只着眼于自己的事情,对于宿舍关系的维护往往不够重视。董杉等人2012年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其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与满意度呈正相关[2]。重视宿舍关系的学生,除日常学习外,大多积极参与宿舍的集体活动,还会通过社团活动,结识其他专业的学生,人缘关系很广。还有的学生天生内向,在人际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手机移动终端的影响,更多的时间是与手机相处。总的来讲,重视宿舍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宿舍活动的学生往往宿舍关系状况较好。
   (三)生活习惯差异
   作息时间不一致引发的冲突是高职高专学生宿舍中的常见现象。其中,一部分学生早睡早起,作息时间规律;而有的学生或忙于社团事务,或由于喜欢打游戏、看视频、赶作业、做兼职等原因习惯熬夜晚睡。此外,不良生活习惯也容易引发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如打游戏或看视频时大声嬉笑叫嚷、不讲究卫生、乱放物品、爱贪小便宜、不爱护寝室公物、未经室友同意使用他人物品、是否开空调、开灯等。
   (四)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影响
   在产生人际冲突的宿舍中,少部分情况是因为某个宿舍成员具有心理问题或是患有某种心理疾病。例如某学生不喜欢与其他人交流,晚上总是很晚才睡,反应较慢,平时跟不上室友的节奏,后期才发现该学生患有抑郁症;某学生情绪不稳定,据舍友反映,她时而开心时而沮丧,让人不知如何与其相处,后来医院诊断是双相情感障碍。
   二、宿舍人际冲突的功能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与沟通、情绪管理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紧密相关。从辨证的角度来看,人际冲突除了具有负功能外,必然存在着无法忽视的正功能[3]。宿舍人际冲突使个体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得以显露,促进个体去认识自己、促进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人际冲突还可以使宿舍成员以更加坦诚的方式相互接触,减少压抑、促进情绪疏解,了解彼此的偏好、需要、利益诉求、底线,为自身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可以说,人际冲突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推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提供了一个契机。此外,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社会功能是否完整的一个显性指标,通过宿舍冲突也可以鉴别一部分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教学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大多开设32学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学时并未完全达标的情况,而开设心理相关主题选修课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其次,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多为大班上课,人数在60~100左右,这使得课堂互动增加了一定难度,教师课堂讲授较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教师也会借助蓝墨云班课、课堂派、UMU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但任课教师对于这些APP的使用,更多集中于考勤与作业提交等环节,课堂多次使用APP需要提前做多项准备工作,设计各个环节,对APP互动操作界面要特别熟悉,才能灵活切换,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切实作用。
  最后,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心理学课本,内容偏理论化,虽然课后拓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对时间以及场地都增加了新的要求,可行性并不乐观。
   四、人际关系教学内容改革
   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面临着学生多、教师少、资源紧的现状,如果想抓好宿舍人际关系这一环,需要全方位的配合与协作。例如,同时从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宿舍文化建设、人际关系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平台建设、宿舍管理规范性等方面着手,以下主要探讨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面如何推进这一工作的开展。
   (一)多感官共用,增加体验度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官被调动的越充分,例如,同时结合“看、听、说、做”等环节,学习效果提升的空间会越大,而且,学习过程可能会产生漏斗效应(即真正被学生理解了、消化了的东西是会打折扣的),调动多种感官就显得尤为重要。宿舍人际冲突属于人际关系模块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贴近,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案例呈现,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观察、思考、讨论、领悟、练习,即借助朋輩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增加课堂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去认识、了解自己以及他人,最后选择相同案例的两个小组结成对子,派出代表总结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给出应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思路,通过小组间评定确定每组在课堂表现环节获得的平时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建议只随机抽取1~2组反馈他们讨论的结果,教师结合学生发言以及在讨论环节观察到的内容结合相应的人际关系理论知识以及技巧反馈给学生。    (二)增强个体人际冲突“自愈”能力
   在课余时间,笔者总能时不时收到学生的求助信息,“老师,我上铺好烦,一回来总坐我床上,真拿她没办法。”“老师,我们宿舍有个同学很懒,打扫卫生总是很敷衍,難道她感觉不出来我们对她的嫌弃?”从学生的行动力来看大致可分为抱怨倾诉压抑多和尝试无果需求助两种情况。这时,笔者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做了哪些尝试去改变现状?你是如何做的?你认为没能解决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还可以如何尝试?其实,除一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外,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梳理分析,基本是能够发现问题所在、找出可能的解决途径,只不过他们倾向于“偷懒”,把问题转移给别人,希望别人替她们思考,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学生的引导是:我要对自己负责,我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当我力量不够时,我可以求助。
   (三)通过人际关系团辅提升人际交往技巧
   周玲通过对大学生宿舍关系进行实验干预,发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促进宿舍关系和谐,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4]。对于师资力量有限的高职院校,如团体辅导不能覆盖到全体学生,可先进行人际关系相关问卷测量,然后对人际冲突解决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初步访谈以确定其是否参加团体辅导。另外,还可给各系分配名额,通过辅导员推荐的方式确定。当然在筛选学生参加团辅的过程中,要做好沟通,确保学生自愿参加。在团辅过程中,借助各种活动形式,使学生体验沟通交流、相互争论、逃避谦让、不欢而散、冷暴力、人身攻击等人际交往形式,从而在具体情境下,学习信任、真诚等积极心理品质以及人际交往技巧对解决人际冲突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艳波,李沐曦.关于高职院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以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28(10):51-52.
   [2]董杉,董晓梅,彭淋,陈雄飞,王声湧.广州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46-1448,1451.
   [3]王娟.功能冲突视角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现象解读[J].中外企业家,2014(20):227-228.
   [4]周玲.以宿舍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宿舍关系影响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2):59-63.
   责任编辑何丽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