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认识高中化学作业的重要性;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分析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课作业设计为例,展示为一个具体教学内容而设计系统作业的方法;同时也展示了必修1和必修2课本内容中适合综合实践作业统计表及探究型作业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情;作业;设计;探究;方法
一、 问题提出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对整个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实施标准,化学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化学作业的设计应当立足于构建全面发展的化学学科素养和现代生活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化学作业的设计应有层次,多样化,利于拓展学生化学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适应未来的多样化发展。
二、 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析
(一)对化学作业的认识
作业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为了深度学习而设置的活动,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形成能力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又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具有反馈功能,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教师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所以,作业理应受到重视。
(二)作业的设计要求
1. 新课程标准是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以这5个方面为指导,系统化地设计高中化学作业,要求作业设计要能体现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 学情分析是作业内容设计的关键
(1)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
上高中以后,科目数量迅速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大,很多学生适应不了这样的变化,成绩单红灯频现,以至于学生害怕理科,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特别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选择文科的同学也相对较多;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但学生对于学习,畏难情绪应该是化学学习成绩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业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布置循序渐进的作业,利于学生树立学习化学信心。
(2)分析学科知识积累情况
初三化学知识的积累,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但对于刚上高中的同学来说,学习化学困难重重。表现为不会化学式、不会写化学方程式、分不清基本反应类型、标不出化合价、不能从类别角度进行区分物质,没有记住常见的沉淀等等,在作业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初中的知识衔接,让学生能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
(3)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设计作业时要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作业设计。
3. 作业容量要控制,难度要适中
作业设计时,也会遇到学生较难以掌握的内容,尽量避免一次作业量过多,可以采用量少多次,分步设计的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知水平,也避免了因为化学作业而耽误了其他学科學习。
(三)作业设计的方法
1. 系统性作业设计,突破教学难点,构建知识体系
下面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课作业设计为例,展示为一个具体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系统作业。
(1)课前作业,重在知识衔接、体现预习功能
初高中无缝对接,是让学生迅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重要保证,但是怎么选择内容,选择什么内容衔接就必须按照高中课程学习的内容而定。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课中,知识衔接可以这样设计:酸性氧化物的概念;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例描述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
预习作业的内容是通过与二氧化碳类比的方法,预测二氧化硫的类别及相应性质,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预测其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通过课前作业,能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并能起到构建二氧化硫性质的作用,形成从类别角度和化合价两个角度分析并推断出陌生物质的性质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课中作业,重在基础巩固
上课布置的作业,是学生对基本概念进行理解和内化的必经之路,是巩固型的作业,往往是限时的,作业的量和难度要设计合理。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课中,课中作业的内容可以这样设计:通过类比方式,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推测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现象和所发生反应的方程式;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分析现象不同的原因;对比次氯酸盐的漂白性,分析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的原理;通过实验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氯化铁溶液、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写相应的方程式。
(3)课后作业,重在思维能力培养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设计作业时要在核心素养内容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巧设悬念,精心置疑,不仅可以展现教师的教学艺术,更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课中,课后作业可以这样设计: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中,请设计实验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请从类别和化合价角度,推断亚硫酸钠的化学性质;亚硫酸钠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有哪些物质生成,为什么?请设计实验验证。 2. 综合实践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践作业,以教育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为主,通过对人教版的必修1和必修2进行整理,发现了很多可以进行的实践作业,在完成这些作业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化学以人为本,学为所用。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探究性作业,重在知识拓展
化学探性作业的设计,是发挥学科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探究性作业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探究化学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必修1P55实验3-5”为例,设计探究性作业的思路。
该实验需要学生①用手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做过这个实验的教师都会发现,当加入酚酞后,现象是先变红,振荡后褪色。
发现问题:学生看到先变红,振荡后褪色这个现象会非常惊讶,因为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里,反应后的溶液应该是氢氧化钠溶液,而初中化学就知道了酚酞遇碱变红,没听说过会褪色的。
分析问题:从反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及性质进行寻找原因。
提出假设:使酚酞溶液褪色可能是①溶解的氧气;②氢氧化钠浓度大;③溶液存在过氧化氢。
实验验证:①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入酚酞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②向不同浓度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觀察现象并记录;(特别说明,浓氢氧化钠溶液,当酚酞滴入时,现象也是先变红,振荡后褪色,为了使实验的现象更明显,注意氢氧化钠的使用浓度)③向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现象并记录;
得出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过氧化氢,同时也得出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先生成过氧化氢后,过氧化氢再分解为氧气。
总之,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的作业,在设计上就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基础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学会主动思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
[2]李建堂.浅谈化学作业的改革[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7).
[3]林军.整体搭建作业支架助推学生自主发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7).
[4]苏敏.化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理化生教学,2018.
作者简介:周圳辉,广东省河源市,广东省东源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4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