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洁

  [摘  要]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重点环节,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文章从此出发,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如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推动一流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效果等;然后从紧扣职业教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创新发展三个角度介绍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最后探讨了建设路径,包括完善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凸显学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等,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从时代发展与学生培养的角度出发,不断推动专业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效果的客观需要。当前,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课程体系建设则是一流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与主要内容。众所周知,课程是专业教学的单元,课程体系则由专业下设的各门课程组合而成。需要注意的是,课程体系建设并非是专业课程的简单叠加。事实上,作为专业教学活动的依据,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及内在自洽性,并处于动态化的发展完善状态中。[1]因此,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中要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全面提升课程体系建设的质量。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意义
  1.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其以课程结构为中心,既包含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又包括各门课程的具体课时,对专业教学的开展有重要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随意性、粗放式的弊端,制约了课程教学效果。从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角度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调整并优化课程设置,围绕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突破课程设置的局限性,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2.推动一流专业建设
  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职院校不断增加,每年为市场输送的人才总量也在增加。但相比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薄弱、专业前沿了解不多等问题。一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突破人才培养局限性的重要方式,而课程体系建设则是更好地实现一流专业建设目标的先决条件。既有系统性,又有发展性的课程体系,才能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提供可靠依据,切实提升一流专业的建设效果。[2]
  3.优化人才培养效果
  无论是课程体系建设,抑或是一流专业建设,其根本目标都是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能力。国际贸易一流专业的提出为高职院校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流专业内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要求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了思路与要点。从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开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提升课程体系的教学应用价值及人才培养效用,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效果,这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有突出的意义。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1.紧扣职业教育
  国际贸易专业是高等院校中常见的专业,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均广为开设,但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属性使得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有别于本科院校,这也是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紧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将课程体系建设目标落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3]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为职业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时要从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目标出发,确保课程体系建设不偏离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其次,要凸显课程体系中实践实训环节的内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得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一流学科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凸显实践实训内容的地位,强化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围绕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都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参与市场活动。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的區域属性使得其毕业生主要流入本地区市场,因此,围绕市场需求自然也就成为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做好所在区域的市场人才需求情况摸底调查,从外贸结构、外贸主要对象等了解市场人才的需求结构与类型;另一方面,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课程布局,深化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3.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课程体系建设的又一基本原则,高职院校应从以下两点采取措施:首先,凸显自身特色。目前,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职院校不计其数,且在课程体系中存在同质化现象,学校人才培养的个性色彩未能彰显。因而,高职院校要坚持创新导向意识,在持续开展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不断提升自身特色。[4]其次,紧扣时代发展。国际贸易专业以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为中心,而国际贸易又处于动态化的发展状态中,国际贸易自身的变化势必会反馈到国际贸易专业中,所以,高职院校要围绕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寻求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的路径。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1.依托教育目标,完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建设有别于单一的课程建设,是以国际贸易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为建设对象,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其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宏观层面的课程结构失衡有很大关系,因此,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必须将完善课程体系作为首要内容,摒弃传统“大而全”的课程结构模式,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提高课程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基础性与前沿性并重。一流专业建设下的课程结构既要注重国际贸易专业基础性课程的地位,强化“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在学生专业基础发展中的作用,又要立足于时代环境变化,增设具有专业前沿性的课程,提高专业育人的效果。其次,稳定性与灵活性并存。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得课程结构必须具备稳定性,这是确保人才培养延续性的客观需要,同时,课程结构设置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5]   2.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占比
  历经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为典型的便是实践课程占比低,且在专业教育中存在实践课程教学理论化的现象,不仅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还不利于国际贸易一流专业的建设。对此,高职院校要从以下两点来优化课程设置,凸显实践教学。第一,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国际贸易专业中有不少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谈判与礼仪等,高职院校要从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出发,适度增加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扭转课程设置中“重知识,轻技能”的局面。第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理论授课根本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高职院校要从课程自身的实践性出发,借助仿真的贸易环境或者顶岗实习等方式打造契合课程实践属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延长实验实训的学时、借助仿真实验室让学生直观感受对外贸易的情景等,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6]
  3.凸显学校特色,服务区域发展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具有很强的区域属性,为区域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基本思路,结合所属地区外贸行业的特点及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实况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这也是凸显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品牌的客观需要。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近年来,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带动下,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量激增,安徽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特开设了相关的商品学选修课程。[7]国际贸易不仅包含商品交换,还有文化交流的属性,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辨证地看待这一关系。比如,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陕西省国际贸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金额已经突破350亿元。陕西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与沿线国际区域发展方面相关的课程,如中亚五国经济贸易研究等。
  4.立足学生学情,建设校本课程
  根据我国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三个部分组成。在以往的专业教学中,国家课程占据核心地位,地方课程发挥辅助作用,而校本课程则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自主权的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建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相比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校本课程具有两点突出的优势,第一,校本课程由学校制订,更契合学校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克服课程设置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问题;第二,校本课程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与开发性。[8]因此,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要重视校本课程建设,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提高校本课程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一方面充分发掘校内具有人才培养作用的资源,将碎片化的资源整合成系统化的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要建立校本课程的评审机制,不断打磨校本课程,实现校本课程精品化的建设目标。
  结  语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与针对性,对专业建设效果有巨大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正在稳步开展,为确保一流专业建设的实效,学校需注重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地位,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区域特点等角度采取有效的建设措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4。
  [2]张得祥:《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审视》,《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33-35页。
  [3]韦霞:《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11期,第154-155页。
  [4]王莉、于丹、胡彩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第72-73页。
  [5]黄分霞:《“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第137-139页。
  [6]田小燕:《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企业导报》2013年第8期,第233页。
  [7]杨雪荣:《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26卷第3期,第97-100页。
  [8]崔允:《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7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