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SWOT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盈盈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不断转型,在线混合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机遇。文章以“雨课堂”教学平台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分别对该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以便促进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雨课堂;SWOT分析;教学改革
  在大數据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各种各样的智慧教学平台,引发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特别是建立于微信公众平台基础上的课程开发、重构及应用,正在以强劲的势头改变着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雨课堂”教学工具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微信平台与PowerPoint完美融合,教师可以实时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并通过在线数据了解、分析学生对各教学环节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修订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
  “雨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雨课堂”平台是学堂在线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合作研发的智慧化教学终端,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图像等实现集智能手机和无线投屏于一体的导、学、研相结合的互动教学平台,教师在电脑上下载安装“雨课堂”之后,可创建课程和班级信息,学生只需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即可进入班级,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雨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可营造高效、互动的教学环境
  “雨课堂”将移动终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融合,教师借助微信创设虚拟课堂,通过随机点名、实时答题、多屏互动、发送弹幕、问卷投票等,使“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实现互动学习,课堂形式独特、新颖,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度。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雨课堂”的教学实践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扮演教学资源提供者、教学活动引导者及协助者的角色。课前,学生对教师推送的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预习;课中,学生在已积累知识的基础之上,认真学习教师对重难点的具体讲授,并与教师或同学积极互动,以真正理解、消化新知识;课后,学生通过强化练习或开拓训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且能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各教学环节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支持“同步”和“异步”的“双通道学习”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智能终端设备的辅助,“雨课堂”能够在教学活动里构建“异步”与“同步”两条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通道,教师可以灵活、从容地实施“双通道教学”。比如,对于简单的基础理论,可引导学生在课前“异步”学习。在课堂讲授中,每位学生浏览幻灯片的速度与节奏可“同步”亦可“异步”,但是,对于课程思政的引导、重难点的分析研讨及听课效果的考核等,必须班级“同步”学习。在课堂讨论环节,对于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发弹幕或留言提问等方式“异步”交流,而部分深奥复杂知识点探究则需班级成员集体“同步”完成。
  4.为全过程考核提供数据支撑
  “雨课堂”平台内容翔实、客观,可实时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记录,后台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数据的初步分析通过邮件发送至任课教师邮箱。教师可以根据统计数据实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还可以在平时成绩中参考“三段式导学”(课前—课中—课后)的客观数据记录,实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考核。
  “雨课堂”教学模式的劣势
  1.自身功能不尽完善
  使用“雨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均无需在手机上下载软件,只要嵌入PowerPoint即可,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机实时传送到学生手机上。但是“雨课堂”的功能仍处于不断完善中,目前仅支持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并且不支持WPS,此外,在插入视频的限定和可生成的试题类型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2.受客观网络环境制约
  “雨课堂”需在Windows7以上的操作系统中下载并安装,而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用的电脑大多有关机后数据自动还原设置,这就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在教师机上重新下载并安装,增加了时间成本。同时,不论是教师通过“雨课堂”给学生推送学习资源,还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查看PPT、课后练习等均需在连接网络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学校未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或者无线网络缺乏稳定性,都可能导致无法在“雨课堂”环境下正常授课,甚至会使学生增加额外的手机流量。
  3.学生线上学习真实性有待考究
  在“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还是课后练习巩固,均需使用手机端在线上进行,此举虽然方便了师生,提高了效率,但还有一些漏洞。例如,课前预习时,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单纯地刷次数;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手机上进行与课堂学习无关联的活动,使手机成为光明正大的娱乐工具;课后练习时,依然无法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形,总之,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真实性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雨课堂”教学模式的机遇
  1.教育信息化政策支持的现实背景
  2019年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转段升级,教育部制定颁布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促进高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及师生信息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现代教育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这样的现实背景为“雨课堂”在教学中的进一步使用和完善提供了政策支撑。
  2.“雨课堂”自身功能的不断优化完善
  从最初发布的“雨课堂”1.0.0 Beta,到不断完善的“雨课堂”2.0系列,再到最新的“雨课堂”3.0版本,均开发、优化了很多新功能。目前的V3.0版本不仅新增了填空题,还可以开启语音直播授课,习题投屏时能看到题目和答题情况分析图。有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支撑,我们相信“雨课堂”会继续开发、拓展新功能,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会被不断攻克。   3.改革传统考试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纸质考试,需要教师提前出考试题、打印纸质试卷、安排监考人员、批阅试卷、手动统计得分,这些工作既耗时又费力,还无法保证考试成绩的完全真实性。现在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等资格考试均已由计算机考试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考试,计算机随机生成考试题,不仅可以规避考生之间相互抄袭,而且全程无纸化,節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雨课堂”教学手段下的考试方式探索,顺应了考试方式改革的需要,借助手机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无纸化考试。
  “雨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1.教学资源的选择与组织
  “雨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式教学管理,而目前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都是教师根据参考教材所做的,预习课件与授课课件基本相同,有的预习课件仅是授课课件的简单删减版。课件若没有明确区别,就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达不到“雨课堂”教学的实质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完善现有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部分或全局性调整,增加更多的课堂讨论、投票、案例等互动式教学单元,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课余时间与精力去搜集资料、调查分析。但是,在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师在课余时间的额外付出无法实行量化考核,这会严重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要建设好一门课程,也绝不是凭一己之力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2.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中融入了新的教学工具之后,也应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雨课堂”的融入不是将原有教学设计彻底推翻,也并非是在原有设计上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原设计基础上充分挖掘“雨课堂”的功能,使之与课程有机结合。比如,预习资料和课后习题的推送时间与方式、课堂弹幕是否开放等问题均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课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重新设计与组织。
  3.数据的筛选与分析
  “雨课堂”可以收集学生的全过程学习数据,数据驱动教学取代了传统的经验驱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促进教学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地实施教学实践。但是,大量数据也伴随着新的问题,数据仅是具体量化的一部分,而学生情感、态度则无法以数据化信息呈现,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考量所收集的数据是否适合作为有效反馈。另外,如何根据简单的饼状图、柱状图准确高效地分析数据,也是对教师数据筛选与分析能力的一种挑战。
  “雨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建议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雨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信息技能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参加教育厅或学校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掌握更多的现代化信息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首先,教师要提高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会通过何种途径收集所需的教学信息,并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筛选;其次,在科学获取与筛选的基础上,教师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处理与整合,使其能更充分、更恰当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2.提升教师教学设计水平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将传统教学设计与“雨课堂”教学完美融合,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融入情景模拟、任务驱动、分组讨论等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型教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分组讨论协作的基础上,各组还可以派代表演示、汇报,其余同学则通过“雨课堂”发弹幕、投票、留言等,对其开展讨论与点评,实现全班级成员的参与互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3.灵活使用“雨课堂”
  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习惯和授课方法,使用“雨课堂”时,首先要尊重授课教师的意愿,不能强制,更不可将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知识结构特点,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使用“雨课堂”,应结合课程的具体特点灵活选择。对于已经选择使用“雨课堂”辅助教学的课程,教师也不能盲目“迷信”,要依据学生的实时反馈灵活调整。比如,在大班授课情况下或者课堂纪律较差的班级,可以在课前预习及课后练习环节使用“雨课堂”,而课堂环节应尽量避免使用。
  “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因其丰富的功能和独特优势被大多数师生接受并使用,而如何规避其不足,更好地面对各项挑战,还需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对、不断摸索,使“雨课堂”能真正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靖:《本科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之我见》,《财会月刊》2010年第4期,第100-101页。
  [2]王登:《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改革的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第2期,第178页。
  [3]缪启军:《“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实践》,《财会月刊》2017年第33期,第78-83页。
  [4]李谷音、陈立波:《基于“雨课堂”的〈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实践浅析》,《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5卷第19期,第275-276、279页。
  [5]严诗、李汉斌、黄敏、高斯涛:《雨课堂支持下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年第8期,第70-72页。
  [6]安露:《基于高职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做评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分析》,《陕西教育》(高教)2019年第2期,第42-43页。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8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