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生活情境演绎精彩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邓兴良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育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生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合利用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开设生活化教学活动,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知识体系内容。让学生在提升自身的素养能力之外,学会运用语文知识理解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生活化情境;小学语文;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 邓兴良(1968—),男,江西广昌人,江西省广昌县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295-02    [收稿日期] 2019-12-19
   传统语文课堂大多授课方式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组合,教学手段落后,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语文学习比较被动,成绩也往往难达到老师的期望值。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在广东教育名师郑建忠的教学理念中有一句“生活即语文”,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找到了探索的方向,开始把各种生活情境融入到课堂之中。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指出:“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一旦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课堂情境,优化课堂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音乐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音乐是一种特别的艺术,抑扬顿挫的节奏和起伏变化的旋律能够通过听觉刺激,让人激发情感、产生联想,有的音乐舒缓,能让人联想起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有的低沉,使人感觉庄严肃穆;有的激昂,让人联想起万马奔腾的场景。在教学探索实践当中,通过适当引入音乐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并且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地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及在复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联想,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观潮》一文讲的是钱塘江大潮,气势如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声音如山崩地裂,谓之为“天下奇观”。在教学伊始我播放《万马奔腾》的音乐,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学生结合文字,想象画面,听着音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探究氛围,扬起想象风帆
  教学情境创设会使学生与情境之间产生信息的交流互通,会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学中设计的情境探究,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从而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当然,问题设置要注意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真正达到训练目的。比如《捞铁牛》一课,讲到我国宋朝时黄河发生特大洪水,冲毁了河中的一座浮桥,拴浮桥的八只铁牛也深陷淤泥,没有桥给当地人带来极大的交通不便,可是一只铁牛就有一万多斤,在那个没有吊车、没有拖车的年代,人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讲到这里时,我停下来望向同学们,并询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很快就被这个问题吸引,开始了思考,然后就七嘴八舌,各说各的方法,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怀丙运用丰富的生活经验,利用水的浮力解决了这个难题,是个非常出色的工程师,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遇事得多动脑。
  三、模拟角色表演,提供写作源泉
  角色表演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经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方式。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需要把家比作动物园。通常情况下孩子习作就草草几句,把动物外形和家人简单对比描写几句,难以把家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与所比喻的动物充分结合起来详细描述。于是笔者在课堂上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家中人物的一个角色,把平时生活中某件印象深刻的事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让其他同学从动作、神态和语言等方面观察,想出与之相似的动物。这种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如身临其境,用心地感受,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四、丰富生活体验,深化知识理解
  我们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化知识体系内容。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的内容是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春天、春风、春雨、小草、柳树、嫩芽、燕子、蜜蜂、布谷、桃花、杏花、梨花”。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四组词语,并知道词语所描绘的美景,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在野外观察春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前看到的春天美景,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找春天,观察校园里的柳树、桃花、小草,这样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学生体验到就不仅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滿了生命和活力的生活,再来读原文自然而然的就能读出韵味了。   五、整合學科内容,加强社会实践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采用开放灵活的学科整合方式,在听读说写的实践活动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秋天》中描绘了秋天美景,而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二单元《走进秋天》中“我眼中的秋色、小小气象员、栽种与收获”也恰好与秋天相关。正值秋季,因此,我把语文和品德与生活课设计成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单元组织教学,统一整合教学时间,搜集与秋天有关的成语、诗歌等,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生活中寻找秋天、观察秋天、收集秋天。之后在学习课文《秋天》时,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还分组展示收集的瓜果、蔬菜、粮食等,介绍从家长处了解到的某一种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通过两科知识相互融合,内容有机渗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扩展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恰当地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为孩子们演绎更精彩的课堂,也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董湘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微[J].学周刊,2015,(1):207.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the education circle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vividness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contact the actual life,create life teaching situation,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open life teaching activities,to effectively draw attention to students' classroom,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fully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at the same time can effectively broaden the students' knowledge,deepen the knowledge content.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ir literacy ability,students learn to use Chinese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life and solve problems in life,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level.
  Key words:Life situation;Primary Chinese;An effective strateg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