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时空素养的教学探究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少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下,立足新课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时空素养的教学策略,分层教学,逐步构建历史时空素养,重视学生时空学法的指导,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思维,提升时空素养实际运用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时空素养;教学策略;思维导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历史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从双基教学到三维目标的培养,再到以学科素养为目标的转变。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形成的两个基本要素,时间串起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空间则展现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动态发展,两者互为条件,不可分割,所以时序性和空间性成为历史的基本特征,时空观念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开展,全科会考,面临走班制和选课制度,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将具体时空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一、 立足课标,分段分层教学,逐步构建时空素养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把学生应具备的时空素养划分为四个等级学业质量水平,每高一级水平的表现涵盖前一级表现,在这四级层次水平中,水平二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时空素养的合格要求,概括如下:“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及标准,并能运用这些方式描述过去”。水平四则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概括如下:“在历史时空的框架下对历史和现实社会进行独立考察和探究”,反映出不同的水平要求具有层次性、连续性和递进性,反映了时空素养的培养,由浅入深,渐进的学习过程,解决了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高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解决“教到什么程度”。教学的各个环节树立分层培养的意识,逐步构建时空素养,在备课环节上,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多层次时空目标,如:
  新授课内容时主要指导学生记牢具体历史事件的时空概念及历史背景,阶段复习时加强知识的整合,总复习阶段指导学生实现时空迁移和时空之间的联系等。
  学生分层,三个年级的学生培养的策略与重点应该有所侧重,如高一时重点教授学生有关时空概念的认知和技能,要体现基础性;高二、高三重点培养学生时空理解,构建历史时空思维,在具体运用中,具有历史时空分析与探究的学科素养等。笔者以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初步掌握历史时空的认知与表达,形成时空观念通史意识
  1. 首先做好高一与初中的衔接,系统地补充相关时空知识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编排时序性薄弱,不利于学生历史时空知识的掌握,应适当补充重要的历史时空知识,比如:①历史时间的纪年方法,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民国纪年等。②解释特定历史事件或概念:如“康乾盛世”“旧民主主义”“工业革命”等时间概念,有助于学生的历史时间记忆。③重要的空间概念:古代地理名称的常用表达方式,如山东、关东;关外、关内等。
  2. 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意识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呈现模块式、专题化的特点,时间跳跃性强,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标的需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必要编排,有利学生形成历史的时间意识。针对教材跳跃性比较多的地方,比如人民版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间从西周跳跃到秦朝,就要补充春秋战国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获得对历史的时间连贯性认知。
  (二)利用时空数轴、地图等直观的教学工具,在实际中掌握历史时空的认知与表达
  比如人民版必修一《辛亥革命》,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让学生清楚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可以借助时空数轴,增强时空关系的直观性,更好引导学生对重要时间、地点的掌握,培养通史的意识,借助历史地图体验空间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标题展示】2. 如何革命(过程)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按照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式,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政府做的一系列努力进行梳理内容,并谈谈自己为何选择这种方式。
  【学生活动】
  A. 学生展示时间轴:
  B. 教师展示《辛亥革命形势图》略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利用时间数轴,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史事的先后时间顺序与因果关联,从而建立起时序意识。人民版教材的地图相对比较少,恰当地补充历史地图和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空间的理解,懂得把历史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内容和本质。
  二、 重视学生时空学法的指导,提升时空素养实际运用能力和水平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历史的时空记忆是碎片化,对重要时空遗忘非常高,造成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时空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传授科学的时间记忆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科学时空记忆能力。
  (一)按一定的數学规律来记忆史事的时间
  如:1911年辛亥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这三件大事发生的时间正好都间隔四年,而前面两件事件都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创造了条件。
  (二)归类分析总结法
  找出相同时间的历史事件进行分门别类,对比与联系,举一反三,比如1840年既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也是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英国急需市场和原料,找到历史事件的时间延续性和空间的横向关联。   (三)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方式,在记忆初期遗忘的速度比较快,以后速度逐渐放慢的规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指导他们及时复习,提高历史时空记忆力。
  三、 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历史立体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时空思维和逻辑性
  思维导图简单概括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工具,能够增强思维能力,让思维能力可视化,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首先,利用思维导图的可视性,打破旧有教材体系,按照时序性,重新整合教材,构建更加直观的时空体系。比如在高考一轮复习中围绕《课标》和《考試说明》,构建文明史的通史体系,把相对独立的三本必修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体现时序性和专题性。其次,结合思维导图的逻辑性使学生对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长时段的时空框架下运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获得对史事深层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时空思维导图,独立进行分析说明,通过这样的实践,时空思维得到了开发,学生的时空素养的层次水平得到迁移运用。
  教学案例:一轮复习——(15世纪—19世纪初)为例:
  设问:先请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对重大的事件梳理,并分析找出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整理出时空思维导图,并要分析说明时空下的历史阶段特征和社会环境。
  设计意图:可见利用时空思维导图进行历史教学,使教师能够直观地再现历史时空的脉络,学生能够独立直观考察和探究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分析、概括,更明晰地展现历史线索的发展和演进,对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解读,使静态时空观和动态时空观相结合,呈现了时间的连续性、阶段性,培养历史时空思维和逻辑性。
  四、 结语
  总之,如何更好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不能一蹴而就,要立足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借助先进教学手段和科学记忆方法,从时空认知到时空思维的培养,从历史时空出发到现实的时空,全方位构建学生的时空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应对新课改和新高考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畅.我的历史思维时空观[J].历史教学,2016(8).
  [2]王小梅.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代史》为例[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08(11).
  作者简介:  陈少谊,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Z180268,由福建省教育学院资助,作者单位: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3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