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汉巧

  摘 要: 当前,我国小学生命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校对生命教育重视不足,生命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普遍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民族文化为依托进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够实现理想的生命教育效果,同时生命教育也有助于促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 民族文化;生命教育;必要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紧张的生活环境增大了人们生存的精神压力。有数据研究表明:我国有近3000万的儿童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约25万的青少年儿童因心理问题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纵观少年儿童死因,自杀超过车祸、疾病等成为了首要因素。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彰显了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就当前的教育而言,应试教育依然普遍存在,学校过度追求考试成绩的思想,导致重“抓分”轻“育人”成为了普遍的教学模式。一味追求分数,导致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正確的引导,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价值关怀,生命教育缺失。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容易出现扭曲。学生体会不到生命的意义,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很容易漠视自己乃至他人的生命。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成因等,分析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 生命教育的内涵
  在研究生命教育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何为生命教育。纵观国内学者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有其独有的理解和认知。笔者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即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的开展,教会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悦纳生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做到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能够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二、 当前我国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而生命教育的开展,则应当以学校为依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应当结合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小学生心理成长的迅速性,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然而,就当前的小学教育而言,绝大多数学校对生命教育重视不足成为了普遍性的问题。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使得很多学校将教学的焦点停留在了“抓分”的层面,忽视“育人”的教育现状,使得学校的生命教育尚缺乏系统的体系。同时,很多学校的生命教育,仅仅停留在了“生命安全”的层面,很少关照学生的心理健康。殊不知: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生命受到威胁的主要问题。这种对生命教育重视不足、认知不足的现状,是导致学校生命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生命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呈现,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连接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两大主体。因此,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以小学生命教育为例,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从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等不同的角度,开展全方位的教育,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就当前的小学生命教育而言,生命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学校的生命教育内容单一,绝大多数的生命教育内容以生命安全为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生命教育,以应付检查为主,并没有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这种应付性的生命教育,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很难收获到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最终生命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而学生依然难以充分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三、 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课程式生命教育的开展具有必要性
  关于生命教育,我们有渗透式和课程式之分。所谓渗透式,即将生命教育责任落实到学科教育中,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渗透生命教育。以语文学科教育为例,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渗透有意义的生命教育。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课程乃至数学课程,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然而,渗透式的生命教育效果不容乐观,一方面:不同的学科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不同,导致生命教育的效果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渗透式的生命教育,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最终导致生命教育依然难以实现好的效果。
  基于此,笔者认为:针对当前小学生的思想、价值以及意识,开展课程式的生命教育具有必要性:一方面,课程式的生命教育目的性强。当生命教育成为一门课程之后,学校就会有相关的课程研究,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会对生命教育更加重视,这是促使生命教育课程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当生命教育成为课程之后,教师、教材都会相继配置,这是促使生命教育系统性、连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相比较渗透式的生命教育而言,课程式生命教育有助于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优秀民族文化是生命教育的有效呈现方式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千百年来,贵州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地域文化,同时也探索出了促进民族发展的生命之道、生存之道和生活之道。纵观贵州传统民族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在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生命意识都有鲜活的体现,如一些传统的民族节日、民族歌舞、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民族竞技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与生存之道。例如,苗族的枯脏节、彝族火把节、布依族六月六等,都体现着对生命的敬仰。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起源与传承,进而懂得尊重生命、护佑生命;而民族歌舞,如侗族大歌、布依族民歌以及各民族的丧葬歌等,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心灵有较强的陶冶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敬畏生命;此外,民族手工艺、民族竞技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命意志、生存技能。如民族竞技中的赛龙舟,不仅能够愉悦生命,同时也是生命意志的体现;而斗牛、赛马、爬花杆等民族竞技项目,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也是生命意志的体现。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千姿百态的民族文化中,均有生命意识的鲜活体现。民族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载体,让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显得更加具有必要性。
  (三)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具有自然性和生活性
  贵州的民族文化中,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立足教育文化的视角,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具有自然性、生活性、体验性等特点。主要如下。
  首先,自然性。自然性是指生命的形成、成长和发展等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应当是强制的,而应当本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的心理,本着呵护生命的态度,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知生命本真,體会到生命的可贵。
  其次,生活性。生活与生命,其实也就是一回事。针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不能是长篇大论,必须立足学生的生活,方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本身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贵州民族文化中,有很多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传统民族祭祀、庆典、节日活动,对很多学生而言,都是有亲身实践经历的。将这些民族文化的内容作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是全面提高生命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民族文化与生命教育之间,其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促使生命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本身,让学生有更强的体验感,为良好的生命教育效果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必要性。
  (四)生命教育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近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现象。而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开展,则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手段。
  首先,生命教育有利于拓宽民族文化传承的渠道。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今,传统民族文化,尤其是地方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是什么?在互联网信息背景下,我们悲哀地发现:传统的民族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当前的很多青少年,对西方文化过度追崇。而一些原本很有乡土气息的民族文化,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如今也不那么热闹。在此背景下,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命教育知识的过程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真谛,可以说: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一石二鸟”的过程,既实现了生命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促使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更加宽广。
  其次,生命教育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在生命教育中,如果教师仅仅是给学生讲解一些新闻事件、案例等,势必会让学生被冷冰冰的数据所震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将生命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整合起来,尤其是借助一些传统的小故事,能够有效地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同时促使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
  (五)是不断完善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使命。而针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则有助于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小学教育中生命教育缺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状,笔者认为: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有利于转变学校应试化的教育理念,促使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改变过去生命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状;另一方面,以生命教育为依托,立足民族文化开发生命教育课程,有助于不断完善小学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促使小学生命教育呈现课程式教育与渗透式教育的共同发展,为取得最佳的生命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因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则有助于促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合当前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徐洁洁.小学生命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以昆山市朝阳小学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吴汉巧,贵州省都匀市,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洛邦白泥田中心完全小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之研究》(主持人:吴汉巧,项目编号:2016A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4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