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测试情境材料的选取原则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雅玲
摘 要:阅读测试的实施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测试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境的能力。要想实现阅读测试的价值,在组织测试训练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测试情境材料进行适当的选择,以适宜的材料保证学生能在阅读中获得发展。笔者一般会遵循科学性原则、育人性原则、能力性原则等为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在本文中,笔者将就这些选择原则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测试;情景材料;选取原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极具系统性的活动,不仅包括课内外的阅读教学,还包括阅读测试。其中,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测试是检验学生阅读情况,测试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阅读测试以情境材料的阅读和分析为主。众所周知,阅读测试的实施是以情境材料为基础的。适宜的情境材料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工具。所以,要想真正地发挥阅读测试的作用,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立足一定的框架选择情境材料,如此避免走进情境材料选择的误区,提升阅读测试质量,同时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情境材料还可以大大地提升阅读教学效率。那么,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测试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哪些原则为学生选择适宜的情境材料呢?
一、 遵循科学性原则选择情境材料
在小学语文阅读测试活动实施过程中,选择的情境材料,首先要保证具有科学性。因为语文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尽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材料。但无论何种材料的呈现,都要保证具有科学性,阅读测试情境材料的选择亦是如此,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正确的认知。实现阅读测试材料的科学选择,首先要保证所选取的材料没有知识性的错误和常识性的错误,避免误导学生。还需要注意一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教师会从网络上选择一些情境材料。而网络资源存在差异性,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如果教师在选择阅读情境材料的时候,不加辨析地直接展现给学生,会出现信息遗漏,或者会出现信息错误,都无法实现科学性。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多多搜集材料,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发现错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科学性为尺度,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信息。
比如,在组织了《观潮》这篇文章学习之后,为了使学生建立对钱塘江大潮的深刻认知,笔者尝试选择与之相关的文本。但是,在选择文本的时候发现,网络上对钱塘江大潮的介绍不一。为了保证所选取的文本具有科学性,笔者放弃使用网络信息,而是挑选专业书籍,最终选择了《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钱塘江风光》这本书,并向学生展示了书籍中从水系、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城镇风貌对钱塘江的介绍内容,使学生们在科学性的文本阅读中,建立对钱塘潮的整体认知,同时积累科学经验。
二、 遵循能力性原则选择情境材料
纵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知识为基础,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多种能力,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语文学习能力的时候,不仅可以实现对所学的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可以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根据上文对阅读测试情境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实施阅读测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能力。所以,在选择情境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在能力性的原则指导下,选择具有分析性、理解性的材料,驱动学生对文字语言背后的内涵进行挖掘,进一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以《“煮书”》这则阅读情境材料为例,这则材料光从题目来看就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在兴趣的驱使下,投身到材料中。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煮书”是什么,为什么要“煮书”这样的问题走进文本,在问题的驱使下,对爷爷和“我”的对话进行分析,通过粮食与书,煮粮食与反复诵读,吃饭与学习的联系,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内涵,从而在理解文本内涵的过程中,获取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三、 遵循育人性原则选择情境材料
立德树人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认知,塑造道德品行,提升道德素养。阅读测试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选择情境材料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单纯地着眼于语文知识的传递,还要将落脚点转移到育人立场上,帮助学生在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既能掌握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又能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容,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熏陶。笔者在育人性的原则指导下,一般会选择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故事场景的材料。
比如,在四年级期末的时候,为学生选择了《不知疲倦的人》这则材料。 不知疲倦的人
陈景润叔叔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人。
当黎明到来之前,大地还是一片寂静的时候,陈叔叔住的小屋里已响起朗读外语的声音;当曙光初照时,他床头已积起了许多数学演算手稿;上班铃声还未响呢,他已来到图书馆门口等待开门。
陈叔叔每天一进入图书馆,就深浸在书海之中,忘掉自己,忘掉一切。
有一次,已是中午时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下班时间早已过了,管理人员大声问馆里是否有人,没人回答。管理员锁好门去吃午饭了,这时候陈叔叔才觉得要回去吃饭了,但他走到门口发现门反锁着,就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重新走回書库去看书。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陈叔叔在台灯下,不是写论文就是研究法文、德文、数学书籍,常常到深夜,他才踏着清亮的月光迈向宿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叔叔就是这样紧追着时间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迈进。
如此阅读的选择,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走进陈景润读书的场景,还可以使他们通过陈景润的行为受到熏陶,树立热爱读书的情感。
四、 遵循多样性原则选择情境材料
教材是教师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载体,同样的,教材中选择的阅读材料的体裁也是教师在阅读测试中进行情境材料选择的依据。就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体裁来看,一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等。每一种体裁的文本在书写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这就保证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获取丰富的语文认知,又能积累多样的阅读方法,便于提升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测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其实就是在检测学生对不同体裁文本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要想有效地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在选择情境材料的时候,教师需要以阅读体裁为依据,在多样性原则的指导下,为学生选择多样体裁的材料,以便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所积累阅读方法的认知,同时获得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组织四年级阅读教学活动之后,为学生选择了寓言故事、说明文、记叙文等在内的阅读材料。如《知了学飞》是一篇寓言故事,《三角梅》是一篇说明文,《童年的馒头》是一篇记叙文。以《之了学飞》为例,
知了学飞
很古很古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
知了看见大雁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它要求大雁教它学飞,大雁答应了。
学飞是件很艰苦的事。知了怕艰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是不认真。大雁给它讲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大雁教了它学飞的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就又自满地叫道:“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和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用力扑腾,还是没有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眼望万里长空,真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努力学习,这时候已经晚了,只好叹气说:“知了知了!”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小小的故事感受到一个深刻的道理,深度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除了以上原则之外,教师还需要遵循趣味性、人本性、实效性等原则选择情境材料,在此不做赘述。
总之,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阅读测试的特点,重视情境材料的选择,同时在科学性、能力性、育人性和多样性的原则指导下,为学生选择适宜的材料,使学生在这些材料的辅助下,自主阅读,同时实现对所积累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在解决阅读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开阔视野,掌握阅读方法,又能提升阅读能力,塑造良好品行,实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耿青儿.学生阅读能力的生长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22):140-141.
[2]韦冰琳.聚焦核心能力 提升阅读测试评价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8(19):8-9.
[3]沈建林.例析小学语文阅读试题命制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6):54-56.
[4]黄国才.为提升“阅读素养”而改进阅读教学与测试[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88-92.
作者简介:
许雅玲,福建省泉州市,福建泉州鲤城区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8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