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晓冬
摘 要人类的未来要靠孩子,要依赖于地球环境。当代孩子所受的环境教育,完全能够左右将来环境变化。因此,环境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小学的环境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监督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处理环境问题和践行环境保护成效突出的国家。日本学生在环保意识和环境实践方面令世界瞩目。通过对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讨论,我们试图找到有效的策略来改善中国小学的环境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日本小学 环境教育 启示
一、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
试分析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启蒙阶段
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当时日本社会经济急速发展,由此产生的公害问题也随之日益严重,尤其是著名的水俣病等“四大公害”,不仅造成了海洋污染、水土污染以及大气污染,而且对日本国人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公害问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出台了“公益事业基本法”,公共危害教育逐步渗透到学校教育中。1964年日本政府又成立了“东京都市中小学公益对策研究会”。1967年设立了“国家中小学公益对策研究会”。1968年,文部省修订小学课程标准,在社会科学教学大纲中首次明确提出应开展公害学习,这也是日本小学教育中第一次使用“公害”这一术语,它表明日本初等教育对于环境问题和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公共危害教育的形式诞生的,以社会污染问题为契机。
2.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初步实践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在各个国家都不断暴露出来,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在这个时代,美国于1970年首次颁布了“环境教育法”,这在世界环境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历次环境教育国际会议之后,逐步明确了环境教育的目的,阐述了环境教育的基本框架及其哲学理论,提出六个环境教育的具体目标,并倡导世界各国努力改善环境教育。随着国际环境教育的不断发展,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概念也被引入日本。1974年,日本文部省制定了“环境教育的基本课程”这一特别研究计划。1975年,日本政府适应世界环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设立了“全国中小学对策研究会”。为了研究环境教育,促进环境教育的发展,日本还建立了以大学为中心的“环境教育研究会”。由此,“污染教育”开始转向环境教育。这一时期,日本在确立基本环境教育理念的同时,在学校教育环节中也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1977年和197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课程标准高度重视人类和环境、人类能源和资源以及对生命的尊重等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正式进入实践探索阶段。
3.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综合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科技的进步,公害治理技术的大力开发和利用,加上公害治理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使得日本产业公害问题得到明显控制。这一暂时的成功使日本学校教育一时间放松了环境教育。但是,日益突出的地球变暖等世界性环境问题,推动了国际环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980年,世界环境教育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1987年,世界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从那时起,日本建立了环境教育研讨会和环境教育协会,积极推动日本环境教育的发展。1989年,日本中小学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加强了环境教育的指导。曾一度被轻视的学校环境教育又重新得到重视并活跃起来。1992年,在环境局的协助下,日本文部省发布了“环境教育指导材料小学篇”(初中、高中篇和实例篇也在其后得以编写)。建立了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概念。1993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环境基本法”,确定了环境教育基本计划,为学校环境教育奠定了法律基础,并对学校环境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指导方法等作了具体说明。1998年,日本教育课程审查委员会提出的“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盲校、聋哑学校和维修学校的教育课程基准”中明确指出环境教育是各级学校和学科必须解决的综合性问题之一。按照课程标准,日本小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环境教育的内容。1999年,日本文部省在全国儿童计划中指出,有必要扩大儿童自然体验活动场所,增加儿童自然体验的机会。2003年,日本政府制定并通过了“加强环境保护和促进环境教育法”。这个法律的出台目的在于倡导全民开展环保活动,建立正确的环保教育理念,提高民众环保热情,铸就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从而确保国民的健康文化生活。通过颁布环境教育法,日本小学环境教育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日本环境教育法清楚地规定了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准则,政府占主导地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必须共同发挥作用,推动环境教育的开展。这些都充分表明日本已经将环境教育纳入长期的社会发展蓝图中,并进入环境教育综合实践的新时代。
二、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特点
纵观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历史,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六点。
1.日本小学环境教育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根据日本政府颁布的“环境基本法”,环境局制订了“环境基本计划”,重点关注环境教育的性质、课程的形式、授课方式和方法、教师培训等方面。教育改革计划专门解释了六个主题。日本于2003年通过的“环境教育法”共有28项内容和附则,其内容可归纳为三个层次:环境保护活动、环境热情和环境教育。其中包括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方针、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支援学校教育等的环境教育。此外,为了促进学校的环境教育,日本文部省还编制了“教师环境教育指导材料”(小学篇、初高中篇和实例篇),明确和统一了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从而使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日本小学环境教育注重教师培训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在中小学环境教育过程中的教导能力和环境素质,日本文部省积极采取了很多措施。20世纪90年代,通过统一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指导策略和指导目标,制定并发布了“环境教育指导材料”,有助于教师队伍深刻领会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中心内容,提升师资队伍本身的环境教育能力和素质,学会在自己的学科实际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学校各科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日本文部省还举办“任课教师环境教育学习会”和“全国环境教育展览会”等,为学校教师创设和提供与各界人士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场所,丰富教职员的环境知识储备,指导中小学环境教育任课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通过举办各种环境教育相关的学会,有助于环境教育者更深刻地理解环境知识,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工作热情,进而促进学校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
3.日本小学环境教育具有阶段连贯性
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根据“环境教育指导资料”,立足于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其实施一般分为3个阶段:一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主要以体验和感悟为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自然环境,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主动性;二是在三、四年级的中级阶段,学校重点培养学生感知、判断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环境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环境教育能力,提高学生参加环境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在五、六年级的高年级阶段,学校环境教育侧重于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扩大学生的环境知识储备量,不断开阔视野,拓展环境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4.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综合性
日本的小学环境教育没有特殊的课程,也没有准备特殊的环境教育教科书,环境教育内容适当渗透到各个学科里,比如,地理和历史课、家庭生活课、公民课、体育课、健康课以及道德课等的特别活动。在日本,环境教育并不是某个单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而是学校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共同体。1998年,日本新教育课程的修订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这成为日本实施小学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5.日本小学环境教育注重实践性
日本小学环境教育实施的重点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使其感受自然变化以及人的作用,了解和认可环境保护理念。培养学生关心身边事物的意识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切身体会和直观认知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的综合思考和判断基准,做出合理的环保行为选择,提高学生环保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不局限于课堂,学生经常走出校园,感受大自然,亲身体验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例如,日本爱知县的小川小学开展了“人人守护地球”的综合学习活动,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考察生活用水、排水以及垃圾处理程序,让学生观察海滩和候鸟,在家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他们的点滴环保实践来保护环境。
6.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社会性
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史中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重要问题。全体国民都应关心和认知自然环境,明确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的基础。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不是孤立于校内的教育,而是与家庭、地区和社会公共环境教育相辅相成的。由于历史原因及法律约束,日本国民的环境教育素质普遍很高,家长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此外,日本全社会都会积极配合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农场、超市、餐饮店、垃圾回收站等都会安排时间让小学生参观学习,并向小学生讲解相关环境知识和解决方法。这种学校、家庭和社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启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环境问题随之出现,为了应对这些环境问题,环境教育应运而生。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环境教育的进行不仅事关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全球环境的稳定与改善。要承担环境教育的重任,就要从小学生入手,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相关工作,促进环境教育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的环境教育虽然也有基本的教育思想,但并没有制定出像日本那样明确的环境教育理念和环境教育指导大纲。多数小学将教学重点都放在文化课学习上,不够重视环境教育,有关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比较少,没有细化环境教育内容,还只是停留在环境知识的讲授层面,缺乏对环境问题的探讨与深入研究。而且环境教育资金较为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环境教育尚未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我国小学环境教育的落实和发展,形式化现象稍显严重,环境教育实效并不顯著。
为了我国小学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我们应该反思以下几点:1)制定颁布清晰的、细化的环境教育规章规则,甚至可以采取必要的处罚约束手段。2)逐步改变教师的环境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师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对环境教育者的重视。3)形成完整清晰的奖评惩戒机制,加大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4)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环境教育渗透。5)加强学生的环境知识学习。6)努力培养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自觉性,促使其自主开展环保活动。7)最大程度地改善校外的社会与家庭环境教育,提倡家长的模范表率作用。8)重视小学生环境道德评价机制的实施,构建适合其特征的综合性评估系统。
另外,要深入学习、积极借鉴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和良好形式,把社会环境的具体问题与小学教育的现状结合起来。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教育大纲,加强小学环境教育的落实与完善,把当代的小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态环境、环保意识较高、环境知识全面、对环境问题有很好的判断力和思辨能力、综合环境素质较高的环保人才,这是中国小学环境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桂新.环境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Joy A.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 刘继和.日本推进学校环境教育的若干措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0(12).
[5] 欧阳蔚怡.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J].中小学管理,2003(09).
[6] 谭琴芳.对当前小学环境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作者:王晓冬(1981-),女,黑龙江牡丹江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3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