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题为点以教材为线构建高效复习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卢秀玲
摘 要:如何高效地指导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重心。研究近十年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特征和趋势,同时与考试大纲的要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可以给我们的备考带来很多灵感。要想在高考中取胜,就必须在高三第一轮备考中构建好主干知识体系,用历年高考真题辅助突破知识点,这样考生能迅速确定考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坐标,从而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整合知识体系;构建好主干知识;历年高考真题
如何高效地指导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重心。2018年12月2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文章中提出,高考命题的要求是“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其中“基础性”主要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的任务正是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那如何高效地指导新一轮复习备考?个人认为考试中心的这种命题意图最终要通过高考试题来体现,所以历年高考试题就是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最直接的指挥棒。我们不能以为考过的高考试题是无用的,恰恰相反,它们是灵动的,研究近十年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特征和趋势,同时与考试大纲的要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可以给我们的备考带来很多灵感。比如2019年全国卷Ⅲ第35题就给了我备考很深领悟。本文拟就此题涉及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知识点,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在复习中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突破。
第一轮复习首先要依据教材,结合各种参考资料,整合知识体系,构建好主干知识。比如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复习时先引导学生构建好以下体系。
一、 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知识体系
(一)重商主义(16~18世纪 手工工场资本主义阶段)
(二)自由主义(1776年《国富论》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阶段)
(三)凯恩斯主义(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四)新自由主义(20世纪80年代初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二、 结合真题突破知识点
教师授课时只讲授理论知识体系未免过于枯燥,但结合试题来分析的话,学生就很容易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一)重商主义
16~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政府多鼓励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动用国家力量干涉经济政策以使本国金银富足,国力强大。当然这也顺应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强烈愿望。
【2013—福建—22】图1,2,3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
A. 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 英國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 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 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上题涉及《航海条例》,1651年,克伦威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针对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涉及英国货物的海上运输,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不能由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主要是指“海上马车夫”——荷兰)运送。这反映了英国通过国家力量想方设法压制荷兰的海上贸易,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是英国典型的重商主义政策。除此之外,从早期殖民扩张、商业战争、英国颁布《谷物法》都能看到重商主义的身影。了解上述知识点,就很容易破解上题了。
(二)自由主义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相反,重商主义政策只会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从而不利英国工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盛行,19世纪上半叶英国先后取消机器出口禁令、发动鸦片战争、宣布废除《谷物法》等等,废除这些法令同时也标志着自由贸易原则对关税保护主义的胜利。而发动鸦片战争则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便利工业资产阶级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这是资本主义为顺应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做出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本知识点近年高考少有涉及,2019年海南卷第23题涉及,因本文后面会讲到,故此处不展开。)
(三)凯恩斯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力大大提高而贫富差距的拉大,资本主义世界频频爆发供过于求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爆发了经济危机。在危机面前,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力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开启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时代,1936年凯恩斯著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文中认为资本主义存在弊端,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国家必须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积极干预社会生活和经济,使政府成为“看得见的手”。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积极实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而这种调整也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2019—海南卷—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曾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1956年,艾森豪威尔……在阐述执政方针时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现在,它包括了教育、卫生等广阔的领域。
——摘编自韩铁《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森豪威尔在经济指导思想上的基本变化。
此题考查了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体现了从反对干预(自由主义)到部分领域的干预到全面的干预,简单说,就是政府顺应时代潮流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美国经济发展。除此题外,2017年天津卷第14题也考查了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全面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再赘述。 (四)新自由主义
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黄金时代”结束,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经济低速增长、高失业率、通货膨胀)。国企成为国家和经济发展的负担,福利政策导致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为了摆脱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为代表的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福利开支,这种经济理论称为“新自由主义”。经过调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得到复苏。
【2017—全国Ⅲ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此题容易错选B答案,但如果考生在备考时牢牢掌握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知识体系,就会知道20世纪70年代面临经济“滞胀”,国家采取的有效措施应该是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2019—全国卷Ⅲ—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
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 加剧了经济恶化
B. 实现了物价下降
C. 推动了通货紧缩
D. 放弃了经济自由
2017年全国卷三第35题已经考查了新自由主义,但并不妨碍2019年全国卷三第35题继续考查这个知识点,2019年这道题换了个问法,但只要备考充分,考生仍然可以推出20世纪70年代面临经济“滞胀”,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有效措施应该是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反之则会加剧经济恶化。
高考历史试题常常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设问,但万变不离其宗,怎么样都不会脱离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体系。所以,要想在高考中取胜,就必须在高三第一轮备考中构建好知识体系,用历年高考真题辅助突破知识点,这样考生能迅速确定考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坐标。很多考生老是无法看透高考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而找不到依托点就会错失判断试题的重要依據,最后遗憾地选了干扰项。所以,以真题为针,以教材为线,构建高效复习体系,在高考一轮复习备考中非常重要,值得多去探究和挖掘。
参考文献:
[1]姜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8(12).
[2]曹大为,赵世瑜.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M].长沙:岳麓书社,2012.
作者简介:卢秀玲,贵州省兴义市,贵州省兴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4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