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暨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现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为高校课程教学开展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支持,使高校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着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将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混合式教学设计优势分析,就其教学设计的要点与实现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 精品课程; 在线开放; 混合式教学; 设计; 实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160-002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广泛应用,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和有效运用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并且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支持下,逐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并获得了相对显著的成效。其中,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设计,就是“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设计的有效体现,它通过构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站,实现“一体化教学平台”打造,进而有效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教学平台拓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领域受到了广泛认可,为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不断推进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1.“互联网+”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是指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情况下,随着新技术、新理念在各行业领域的不断延伸与渗透、推进,使其逐渐向着信息化、智能化与数字化方向发展和演变,最终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背景下,不仅对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各行业领域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对教育行业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其逐渐向着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方向转变。
  其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系统为支持,通过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现代的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的在线开放式学习模式相互结合,将二者的优势进行充分融合与相互补充,在实现传统面对面教学优势充分发挥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效运用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设计和应用实现。它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能够对传统教学的师生面对面指导以及亲身体验、情感交流等教学优势进行充分结合与应用发挥,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开展,在教学开展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以及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综合发展教学目标。此外,“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还具有较为突出的混合性、开放性以及创新性、自主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能够通过其特征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进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与完善。
  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设计优势,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认识。
  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要点分析
  结合上述对“互联网+”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的优势分析,在具体教学开展中,进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中,应注意从教学活动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结合教师与教学对象的具体特征进行合理设计等方面,对其质量和效果进行把握,以在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有效的教学运用下,促进其质量、效果提升,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2.1课前辅助阶段的设计要点
  课前辅助阶段,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应根据课前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即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以及课前互动等,做好相应的混合式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情况,以及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后能够实现课程内容知识网络的初步构建,以通过对原有的相对混乱、错误的知识框架进行有效整理、替换,从而实现课程知识架构的重组和完善,并具备对问题本质的深刻认识等,是影响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及其教学成效的关键。
  根据上述情况,就需要在课前准备阶段,对教师备课从强化资源整合与微视频制作、教学内容精细化设计、自主学习任务设计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而在学生预习准备中,则要求其根据教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清单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并进行疑难问题整理,及时将个人课前预习准备阶段的测评结果向老师反馈等等。此外,“互联网+”背景下,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资源共享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优势,并且互联网教学下人与资源、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并且在优质的教育资源与良好的互动性关系支持下,会促进教育活动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从而有效推动教学开展,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
  2.2面对面教学开展与总結设计
  在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对面对面教学开展与教学总结设计中,其面对面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面对面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互联网支持下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均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其中,对教师的角色能够有效丰富,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也不再处于传统教学的单一、被动接受地位,而是以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随着知识传递变化呈现出相应的混合式教学特征,即互联网支持下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更加倾向于师生互动、探讨以推动教学活动不断推进,完成其课堂教学的任务和计划。根据这一情况也可看出,互联网支持下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对每个教学活动环节与步骤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并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充分结合与分析考虑,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计划等,确保其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以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3对教学项目的课后团队合作与研究设计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在针对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分析活动及其具体教学开展设计中,进行教学项目课后团队合作与探究学习设计,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项目难度情况的合理评估与选择上。一般情况下,教师进行教学项目选择与设置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遵循发展性原则,选择难度适宜的教学项目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發同时,提高其项目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主动学习,实现对学生的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此外,对学生开展项目探究与合作学习中,需要通过相应的合作学习团队构建,对合作学习团队的构建,要既能够促进学习团队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团队成员的相互合作与团结互助精神培养,以在高效的团队合作探究学习下,促进其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
  2.4教学评价设计
  最后,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对教学评价的设计,不仅局限于传统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模式,还可以通过学生对老师评价以及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发展,从而对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以及合理性进行保障,促进教学体系及其模式的不断完善,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3.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的实现策略
  首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在教学设计与应用中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的开放、网络交互与资源共享、协作、自主等特征优势,实现“互联网+”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以实现合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为课堂教学开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平台支持同时,促进其教学模式与教学空间有效创新、拓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对“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也能够有效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团结合作学习意识培养,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其次,“互联网+”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实现,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混合式教学团体构建,在相应的教师共同体构建及其团结、协作、互助、分享支持下,促进其教学团队及教学能力不断完善提升,使其在教学开展中通过相互交流与补充对教学知识进行不断重构与创新提升,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支持。
  此外,“互联网+”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实现,还需要不断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不断激发和培养,在混合式教学专家团队构建以及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等模式下,促进其信息素养有效提升,从而在教学开展中有效运用。混合式教学不仅适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同时也适用于现代学徒制的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同样可以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人才,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率。总之,对“互联网+”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现研究,有利于促进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设计和应用,从而推动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通过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构建,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支持。
  项目名称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G67
  参考文献:
  [1]范亮,罗来明.“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教学数据融合创新的应用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86-94
  [2]徐淑琼,甘伟.“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工上岗证职业技能鉴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8):145-146
  [3]陈永平.“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传统教学、MOOC与SPOC融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9(07):64-72
  [4]许蔚,方娇莉,张燕,等.“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3):53-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5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