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途径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高职院校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源危机问题,给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真正意义上解决生源危机,让高职院校走出招生困境,就需要把握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这一环节,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创造良好条件。国务院提出的针对高职院校的分类考试招生政策,所体现的是素质教育理念同时也有助于助推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和全面素养的提升,也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素质,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质量。通过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途径和策略进行分析,为高职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途径策略
  分类考试招生是高职院校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各省在分类考试招生当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选择的招生途径也各不相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和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在以往分类考试招生模式的基础之上,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法,从而有效保证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为高职院校解决生源危机问题,提高发展质量打好基础。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分类考试招生策略,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目标
  2015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特别强调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必须与普通高校分离开来,着手落实分类考试招生方法。在具体实施当中,高职院校的分类考试招生选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模式,也就是说普通学生除可以通过参加高考报考高职院校外,还可以借助职业适应性测试的方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就目前而言,大力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方法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重点,而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解决学校招生困难的现实问题。一是能够明显减少高职院校招生环节存在的过度竞争问题,使得考试招生工作走向良性发展和运转的全新阶段。二是可以尊重高职院校考试招生的自主权助推高职院校自主化管理的落实,还能够督促高职院校扭转传统的考试招生理念,革新工作思路,给予考试招生工作带来活力和动力。三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推进落实能够彻底转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等不良局面,为当前高考制度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分类考试招生的重要目标是推动高中、中职等学校教育观念、人才观念改革,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素质等的发展。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实施效果,需要在严格遵守国务院所颁布意见要求的同时,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以有效地解决招生难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主要途径
  (一)3+技能课程证书考试
  广东省已实施多年的3+技能课程证书考试,从最初在财会、旅游、电子等专业现基本涵盖了高职的所有专业,其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以及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由省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这种考试模式所面向的是中职生和中专生,同时这样的考试模式还有助于对以往的3+1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实施这一考试模式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把中职和高职教育打造成为真正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二是增强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三是能够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方向相适应。除此以外,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可以衔接统一的高职招生考试,促进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并体现出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条件。
  (二)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主要面向的是高三应届生以及往届生。自主招生是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让拥有招生自主权的高职院校,依照国家规定的招生比例,由学校自主命题,利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方法进行考察的考试招生模式。自主招生方法和其他招生考试方法相比存在的明显特征就是考试难度相对较低、录取比重高,提前招考、成本低、就业率高。而且这种考试招生方法还有助于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发挥教育整合的整体优势,保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中高职衔接
  中高职衔接方式面向的是中职生和中专生,运用3+2的结构模式,由中职和高职学校合作分段培养,前三年把学生安排在中职学校学习,后两年则经过考核之后,把学生转入协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当中学习。总学制是五年,而学生在升入高职之后,可以在相近专业大类中选取专业。该模式的明显优势是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益,最终让中职和高职实现双赢。除此以外中高职院校还可以在师资、设施设备、实训基地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与进步平台。
  (四)五年一贯制
  5年一贯制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分类考试招生途径,采取中高职学校一体培养的方法,要求统筹制定并落实5年培养方案,5年实行高职大专收费标准,运用一贯制方式进行教学。总学制是5年,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学习的专业不能变换,需要继续原有專业的学习。5年一贯制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获得优秀生源,通过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以充分吸引生源,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统一安排,防止出现教学重复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五)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就是依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招生,招生对象是高三应届生以及高三往届生。经过多年试点,广东省高职院校学业水平考试招生通常占到当年招生计划的50%以上。这是一种常规性质的考试招生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所设定高考学科考试的方法,主要是语文、数学和外语,完成考试之后,根据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选择报考相应的高职院校。
  三、优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实际确定分类考试招生计划
  分类考试招生计划的制定不能过于随意,否则会影响到实际的招生效果,给高职院校良好形象的建立带来不良影响。高职院校需要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社会环境,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同时考虑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与承载能力,有效确定科学化的分类考试招生计划。高职院校需要编制科学有效的招生计划,并注意面向社会展开公示,上报有关部门得到审核批准。高职院校在具体招生环节还需要对分类考试招生计划进行合理化调整,保证计划落实过程的有效性以及灵活性,不过具体的调整幅度不能过大,以免出现招生工作过于随意的问题。当然高职院校还需要考虑省外招生计划,目的是提高计划有效性,防止出现招生指标浪费的问题,提升省外学生报到率。针对分类招生困难较大的专业,比方说护理专业、医学专业等等,国家有特殊规定与要求,对此高职院校需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确定科学化的招生计划,体现专业优势。   (二)实现分类考试招生方式的多元化
  分类考试招生方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次突破应试教育传统的变革,同时还扭转了过去单一采用高考录取方法的情况,促进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多元化。现如今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途径有很多种,不同的招生形式有着不同的要求与招生对象,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多样化的招生途径。而在进一步的招生策略改革当中,需要进一步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考虑社会人才需求以及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即可实现全方位考核,也可突出重点选择特长优势学生,既可以应用到高中也可以应用到中职中专当中,甚至还能够面向社会工作人员。
  (三)积极做好分类考试招生监管工作
  分类考试招生的贯彻落实让高职院校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使得高职院校可以基于实际进行有效的招生宣传,保证招生工作的质量,提高生源水平。对此高职院校需要从组织领导方面着手强化组织领导作用以及工作纪律,积极出台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措施,确保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之下开展。高职院校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坚决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招生行为,不能录取与相应资格要求不相符的学生,同时也要制止不符合条件的校外中介机构与个人参与分类考试招生当中。整个分类考试招生工作需严禁收取和考试录取工作没有关联的其他费用,抵制虚假招生宣传。相应的有关教育部门需要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不良行为必须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人。当然高职院校可建立专门组织机构目的是对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展开有效监督,对整体的招生行为进行约束,包括防止出现冒名顶替等不良问题。
  (四)提升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可度
  为保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整体上提高工作质量,还需要把提升全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调动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作为一个重要途径。有关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对高职院校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健全设施设备,打造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机会,从整体上提升高职院校的软硬件条件。另外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的方式,引导企业关注高技能型人才,逐步扭转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片面与错误观念。高职院校要获得社会认可,保证分类考试招生工作的质量,必须将提高生源质量作為重中之重,加强入学把关,通过现行考试制度确定科学有效的甄选方法,比方说在自主测试环节更加侧重实践能力,保护特殊人才与专业人才,并在入学之后优化在校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生产的大国工匠。
  四、结语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走向普及化的背景下,多样化成为了该阶段最为明显的特点,人才培育多样化和考试评价功能单一性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矛盾,也是当前我国改革教育考试制度需要把握的突破口。在如今高职院校正面对着较为严峻的高考生源危机,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改革考试招生制度,适应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运用恰当的考试招生方法,通过分类考试招生途径策略的创新和拓展满学校事业的发展要求,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毛丽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7,(21):26-27.
  [2]杜舸,谷峪.政策工具视角下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政策多元化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7,(2):87-89.
  [3]田建荣.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制度设计与推进策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22.
  [4]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需求及其满足[J].职教论坛,2018,(1):67-71.
  [5]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9,(3):45-46.
  [6]王伟宜,罗立祝.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理论、经验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8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8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