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艺雄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方法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小学课堂教学当中,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课堂知识教学,可以把相关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到学生面前,营造更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通过实际分析发现,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采用情境创设法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时候,却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影响了这种方法的作用发挥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这样才可以提升情境的合理性与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鉴于此,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为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存在问题;改善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情境创设也被教师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课堂知识教学当中,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很多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却都还存在失真、抽象以及虚化等问题,极大影响了这种方法的作用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情境的合理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核心素养。所以,本文展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问题和改进探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情境创设不符合科学性的要求
  在应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相关内容虽然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然而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其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转移到情境的其余内容方面,忽略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影响了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发挥,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同时,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营造课堂氛围方面,忽视教学目的也是当前情境创设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所选择的情境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度相对较低,最终也造成了教学效果不理想,并没有发挥出预期作用。
  (二)所创设的课堂情境缺乏探究性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了解到了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认识到了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价值,希望借此来有效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等核心素养,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然后,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却存在将教学内容直接生搬硬套到固定情境当中的情况,造成了教学情境过于虚化,不仅没有起到预期效果,还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阻碍了其语文思维发展。
  (三)语言运用以及环境建构失真
  古语有云:“学以致用。”由此可见,学习知识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严重,经常会让学生通过抄写以及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语言知识累积,最终造成了自身所建构的课堂情境非常机械,存在严重的失真现象,并没有为学生搭建起语言运用与情境创设之间联系的桥梁,学生只能将知识囫囵吞枣地记忆下来,很难以此为凭依完成独属于自身语言体系的构建,极大地影响了其核心素养提升。
  二、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改进策略探究
  (一)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情境创设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情境创设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为核心素养培养提高更大的便利,教师应该综合考虑预期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情境创设,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因此,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以前,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预期教学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情境创设,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展开本篇课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养成不耻下问、敢于质疑以及独立思考等优秀行为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课文情境还原,让学生分别扮演先生、孙中山以及同学等角色进行课文内容的实际演绎,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真正感受到当时孙中山的想法,增强其质疑精神,帮助他们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情境
  知识是生活的最主要来源,而且小学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经历现实生活以后,有感而发创作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的时候,就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展开,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情境的科学合理性,并避免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感觉,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知识所蕴含的魅力,从而将他们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更大程度地调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大自然当中都有哪些声音呢?然后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自己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情境,并在这时用多媒体播放风声、水流声、鸟叫声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从而让他们真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准确理解以及大自然的感悟,引导他们真正爱上大自然,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进而真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他们的核心素养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課堂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语言运用训练与建构
  在语文核心素养当中,语言运用与建构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也是学生语文整体素养形成的基础。同时,语言的学习与不断累积是学生掌握语言运用方法以及建构形成的主要途径。但是,因为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严重束缚,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这方面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采用的不是题海战术,就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死记硬背,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累积,但是却没有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运用能力,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其语言建构能力提升以及全面发展。要想切实转变这种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完全能够选择借助多媒体展开课堂情境创设,以此来帮助学生在更为具体的情境当中掌握语言的运用与建构能力,为其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等语文素养提高夯实根基。例如,在进行《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中《前夜》这部分片段,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当时全国人民对开国大典的重视与期待,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身在观看完电影片段以后的想法。然后,再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引导他们思考文中“两股红流”以及“光明”等词汇的真正含义。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课文教学,不单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够让他们对文本内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优秀语言词汇的累积,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以及建构能力。   (四)通过评价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评价对教师以及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想将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在有效完成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转变评价理念,调整评价方法,优化评价内容,创设评价情境,通过鼓励性语言的合理运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为準确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批判思维。例如,在进行《精卫填海》这个故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播放《精卫填海》动画,以此来完成评价情境创设,让学生思考精卫为什么要进行填海。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精卫填海为的是报仇。”当学生完成回答以后,教师可以给出如下评价:“大家的想法非常正确,这说明大家都细心地进行了文章学习,这篇故事虽然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并且在我们正常人眼里精卫的行为可能比较愚蠢,但是其却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当学生得到教师的正向评价以后,会产生更大的自信心,出现满足感以及自豪感,真正爱上语文知识学习,进而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作主要目标,采用情境创设等方法展开趣味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却都还有失真等问题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语文素养提高。要想切实转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上,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情境创设,从而营造更为优秀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主观欲望,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曦霞.浅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黑河教育,2019(2).
  [2]蒋玉国,黄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与改进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9).
  [3]鲁娇.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11).
  [4]于波,朱文平,朱剑英.中加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8).
  作者简介:周艺雄,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1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