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真情关爱 真心接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陆佳琳

  摘 要:在理论上,我们已经明白接纳的含义;但是,没有人能够光凭概念教导学生。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奇百怪,甚至史无前例,即使老师掌握超多的独特等理论,到时候依然抓狂。老师需要的是用特殊技巧合理地解决时刻会发生的繁杂问题。
  关键词:爱;接纳;引导
  教育的中心就是爱,就是接纳。
  无条件的接纳基于你的学生本身具有无限的价值,在无条件接纳中长大的孩子更易于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有条件的接纳着重于学生的行为。如果孩子顺从了,达到要求了,或表现良好了,才会被接纳。而一旦他们表现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标准,他就被排斥,而缺乏自我价值和自尊心。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贫乏。
  今天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比起过去更为恶劣,他们所面临的试探,诱惑远胜过我们的时代,媒体,报章杂志带出的价值观,色情网络的泛滥,对他们来说都是陷阱,他们的思想、人格、行为方式健康与否,都取决于他们是否得到正确的想法和价值观。
  接纳学生的感受与情绪
  老师若想增进师生关系,要学习使用接纳性的新语言。学生只有在感觉对劲时,想法才会正确。感受很重要,如果被忽略,会很痛苦,接纳的第一步,一定要从接纳感受开始。
  (1) “肯定想法和感受”代替“忘掉感受”
  用你认为的孩子的感受用语言说出来,忍住你自己的感受。
  (2) 回应感受
  要努力地对孩子们的诉苦做出响应,而不是反驳。
  (3) “说出感受”&“给出提示”代替“批评责备”
  当孩子受责备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往往就是为自己辩解。用尊重的方式帮他们说出感受,或给出简单的提示,他们就会更愿意为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
  (4)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代替“长篇大论”
  青春期的孩子对长篇大论不感兴趣。言简意赅才显得权威。
  一、 管教与引导
  管教最重要的是表现出老师的宽恕,而不是精明。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最有效的诱导学生学习的状态是:使他们安心地承担失败的危险。学习的主要障碍是恐惧:害怕受挫,失败,批评,也害怕显得愚蠢。找到有效的变通办法以取代惩罚是上上策。当学生受处罚的时候,可能会决定要更小心地违规,更有技术的逃避侦查,而不是更诚实,更负责。惩罚或许可以阻止行为,但是同时也剥夺了孩子自我修正的机会。
  因为我们的伦理观念如责任感、尊重、忠贞、诚实、慈善、仁爱等是无法直接传授的,美德是由内心滋长而来,不能用惩罚强迫灌输。仁慈只能用仁慈来传授。要造就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就要必须使用受人尊敬的方法。
  孩子犯错之后,我们希望他们看到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样他才理解为什么错了,为自己所做的感到后悔,认真思考如何弥补错误。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他们真正改变。
  当你在处罚孩子的时候,你向他关上了门,他绝对不会因此就感受到你带給他的是有价值的一课。而当你采取行动的时候,孩子或许不喜欢你的做法,但是,大门还是向孩子敞开的,他仍然有机会改正。他可以面对自己的问题,并试着来解决,他可以把“错误”纠正过来,藉此提升责任感。
  孩子们有时还不具备的品质,若是从我们的口中说出,他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不能用强烈的手段传达。爱心只能靠爱心来培养。语言本身就是文明,语言能够使人文明,也能叫人野蛮,能伤人也能疗伤。心灵靠微妙的事物滋长,语言要能产生的是爱而不是恨。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需要我们去爱。
  二、 切忌贴标签
  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要避免评断和预测。评断学生是危险之举,贴标签是给孩子很强的心理暗示。擅自预测会在孩子的生命里刻出心理上的裂痕,播下疑惑的种子,影响到他的命运。许多学生带着老师的预言踏出校门,相信他们这辈子不会有出头之日。这真是悲剧。
  三、 谨守我们的口舌
  老师的工作是治疗,不是伤害。语言的能力是非常大的,箴言里说过:恒常忍耐可以劝动君王;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赞美和诅咒都可以从一个口中发出。它可以污秽不堪,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就看你的选择。
  老师的言辞里要去除“应该”“能够”。适度的沟通是一种成就。人际关系是随着时间慢慢累积而成的,在处理学生日常问题时,老师可能最有建设性,也可以最具毁灭力。良好的纪律是经过老师一连串的教导,成功纠正过无数次的行为以及深入学生的心之后,然后才产生的。
  现代社会的孩子,脆弱、自我、维权,许多学生的心田里装着地雷,随时都会一触即发。任何一句不慎的话语都可能引起爆炸。愿我们的口所出的话语都是造就人的,愿我们的舌都调和着恩典。
  四、 结束语
  许多教育问题都是源于师生关系。任何的学校改革要有成效,首先必须改变师生关系。
  每个成年杀手都曾经是在校数年的儿童;每个作奸犯科的都有过应该要教导他价值与道德的老师;每个犯人都被老师教过,每所监狱都是暴露教育制度失败的戏台。愿我们都能成为预防纷争的专家,化解冲突的高手。
  参考文献:
  [1]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如何说孩子才肯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2]约翰·汤森德.为青少年立界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陆佳琳,江苏省南京市,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1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