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真心对话,灵活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校开展“真活教育”课改大背景下,我将创新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学习活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探讨。三个学习活动分别完成学生自我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此完成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
  关键词:相异构想;真活;对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C-0071-02
  一、背景
  “我讲了这么多次,你们怎么还会错呢?又把我辛苦讲的知识还给了我……”原来上课时我总是这样抱怨。不仅课堂氛围紧张,也让自己感觉无助。在我校“真活教育”课改的大背景下,我经过不断探索,领悟到学生不是记不住,而是我忽视了对学生“相异构想”的发现和解决。
  教师的讲解并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教师的讲解有时候会失灵,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之前,已经形成了对事物的看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个独特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知识,也可能会干扰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知识时“相异构想”——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正如语文课标所说“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这个“多元”说的就是“相异构想”。
  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成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这点,仅仅是想让学生按照我们设想的方向走,忽视学生是成长的个体,忽视学生成长规律,忽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多元化,导致我们没有为学生解决“相异构想”的问题,反而抱怨学生学不会,记不住。
  二、探索与实践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发现语文课堂更需要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
  我校的“真活教育”课改提倡“真”——真诚以待的师生关系,真心求知的学习态度;“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对自己提出第一个问题:如何在“真活教育”基础上发现和解决语文课堂上的“相异构想”?
  经过实践探索,我得出的答案就是课堂上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老师的对话,学生和自己的对话。
  这些对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生的“相异构想”。于是,我对自己提出第二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怎样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对话?
  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在语文课堂上,我的创新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学习活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探讨。三个学习活动分别完成学生自我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此完成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以我的一堂语文课《邓稼先》为例:
  第一个学习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完成学生自我对话:例如,落实课文的生字词,让学生自查字典解决拼音,过去的课堂是我出示标好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抄写,结果到考试或听写甚至是做练习题的时候学生就写错,怎么都纠正不过来。现在的课堂是,让学生先阅读一遍课文,然后我列出难读的生字词,让学生查字典,学习拼音,然后请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生字词的拼音,这个时候“相异构想”就出现了,学生对字词的读音读不准就是“相异构想”的表现,老师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通过查询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纠正了自己的偏差。等到再考查字词的读音时,学生的回答全部正确,考试时的正确率大幅提高。
  第二个学习活动,以自读为主,完成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首先,让学生自己先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发表阅读感悟,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设置太多复杂的问题,这个步骤就是要了解和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相异构想”,去发现对学生来说这篇文章他是怎样理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难点。
  我设计两个问题:(1)“读完课文你如何评价邓稼先?”(2)“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绝大部分能够准确评价邓稼先,但是,不能联系课文重要内容去佐证自己的观点,或是对于文章的选材方面、结构技巧、写作方法没有意识学习和积累。这个学习活动比较费时间,因为要给足学生发表阅读感悟的时间,而且是要鼓励大部分同学起来发言,特别是平时基础薄弱的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有时候这个环节我在课堂上会用去二十多分钟,而且每次发言我都会登记,这次没发言的下次一定要发言,争取兼顾每个同学。老师从这个学习活动中就能发现学生的“相异构想”并及时调整纠正学生对课文的错误理解。
  第三个学习活动,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对课文进行精读研讨,老师在第二个步骤可以了解学生读懂的是什么。读不懂的是什么,根据这些设计课文精读讨论的问题,在《邓稼先》这篇课文中我就根据学生的“相异构想”设计了如下问题:(1)每个文段的小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目的: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 (2)文章中对邓稼先的细节描写作用。(目的: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3)文章第一节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描写中国百年来的屈辱经历?(目的:学习选材方法)(4)用“邓稼先先生,我想对您说……”的格式,与同学们分享阅读感受。以上四个问题是根据在学生发表阅读感悟时,发现学生的“相异构想”后设计的问题,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体验。
  通过以上三个主要学习活动,我尝试在语文课堂上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当然,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拘泥于三个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课题、内容和科目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例如,我们学习写景散文《春》时,还可以增加赏析文章语言的环节,我的课堂设计是:学习活动一:快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不会读的生字词。学习活动二:自由默读课文。阅读完,思考一下《春》是一篇什么样的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发现学生的“相异构想”)。学习活动三:分段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并展示,每读完一段用“这一段写的是……”说话,小组成员讨论一起归纳写在书本段落旁边空白处。通过对话解决“相异构想”。学习活动四:摘抄精美词句。文章中有很多优美的词句,请你摘抄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写在积累本上。以“我最喜欢 ,因为 ”和同学分享积累感悟。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是以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为主要思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正如语文课标所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
  语文课堂的学习活动设计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框架,我们寻求的是灵活多变的方式,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以及师生间真诚相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和教学设计中,我们才能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手段。
  当然,要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这样的课堂是要花费很多时间,需要老师有一定的定力,不怕多用课时,要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好的。第二,在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在小组中间不断巡视,询问学生,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随时给予指导。第三,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表达,老师能够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想法。
  参考文献:
  [1]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尚永真.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思考[J].教育革新,2010,(11).
  [3]孔大福.应提倡学生写无思想性记叙文[J].教育革新,2008,(1).
  [4]李发雄.也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革新,2015,(10).
  [5]程祥.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6,(3).
  [6]许德全.构建中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的平台[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4).
  [7]骆晓凤.谈如何发展创新教育,提高中学语文高效课堂[J].才智,2019,(13).
  [8]周恒.中学语文四步自读法浅析[J].学周刊,2019,(15).
  [9]范春雷,谷志峰.提升教學智慧打造互动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6).
  [10]王炳信.浅谈初中语文如何构建互动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育革新,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