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水平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到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性并积极参与实践。同时,在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却少有关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尝试探索更为系统的提升小学生一分钟演讲水平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一分钟演讲;口头表达能力;策略研究
   叶圣陶先生在阐述“语文”一词时,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以叶老的这段话反观如今的热门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不难看出,听说能力(口头)和读写能力(书面)是两个不可偏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如今以各式各样的试卷为主要载体的评价方式,使得听说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新课程改革以后,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课前一分钟演讲”的教育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们的加入,究竟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讲水平,成为了教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了当前“课前一分钟演讲”实施过程中存在演讲主题重复、缺少演讲指导和反馈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让“课前一分钟演讲”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一、精选演讲内容
   (一)贴近学生生活
   按照每位同学轮流演讲的方式,如果每节语文课前都进行一分钟演讲,每学期每位同学大约能轮到三次。这三次演讲的主题显然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所要演讲的内容只有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才有表达的欲望,才可能诞生好的演讲。那么,什么样的演讲内容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呢?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能够适时地发现甚至创造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急于分享。譬如,在教师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可以结合德育增强对学生的了解,以“说说我的优缺点”为主题来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身边的同学,同时也教会学生扬长避短;以“我最好的伙伴”为主题可以增强生生之间的友谊,帮助同学们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我设计的班名班徽”为主题可以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展示学生多方面的才华。总而言之,演讲的主题,首要出发点是要真正展现孩子的真实生活,真正吸引孩子。
   (二)结合读写训练
   当然,一个演讲主题仅仅能做到贴近学生生活是不够的。笔者在前期调查中发现,教师们对“课前一分钟演讲”的命题似乎较为随意,缺少精选的过程。例如,大部分实施“课前一分钟演讲”的班级,在寒暑假结束后的开学第一轮演讲的题目都是《我的假期生活》或者《假期趣事》。虽然这一话题非常贴近生活,但每学期开学都是这样的演讲题目,不禁让学生感到重复、乏味,也给部分想要逃避演讲的学生以可乘之机,随便找一篇旧演讲稿凑数。
   因此,在给学生的新学期演讲命题时,教师要有较为明确的学期演讲培养目标,并善于将平时的读写训练与演讲主题有效的结合起来。譬如本学期,學生将要阅读整本书《青铜葵花》,在布置演讲主题时就可以避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我推荐的一本书》这样笼统而宽泛的主题,而是让学生根据《青铜葵花人物篇》《青铜葵花情节篇》《青铜葵花作家篇》等自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内容撰写演讲稿,自拟题目。同是选择“人物篇”的,有的演讲题目叫《我眼中的葵花》,有的则叫《聊聊<青铜葵花>里的那些人》;选择“情节篇”的,有的选择的是大快人心的场面,有的选择最触动自己的画面,还有讲述令自己潸然泪下的故事;有的孩子看了《青铜葵花》觉得精彩,不禁想要去了解更多有关作家曹文轩的信息,从自己的角度来谈谈他读了这本书之后对曹文轩其人的看法也很有意义。
   演讲除了可以结合学生平时“读”的训练以外,它与书面表达的结合也非常重要。演讲稿作为一个特殊的体裁,学生也很有必要清楚地了解这种体裁与我们平时的书面表达之间有哪些异同。同样是《假期趣事》,作为一篇演讲稿和作为一篇普通的习作,在语言表达上会有什么不同,需要进行怎样的修改?在这样一种找异同和修改练习之后,学生学会了将《陶校长的演讲》《学会合作》等演讲类课文中所学到的亲切直白的语言风格运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而这种迁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体现年段特点
   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演讲水平,脚踩西瓜皮式的想到哪说到哪的命题方式显然无法奏效。需要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演讲训练目标,有规划地进行不同年段学生演讲内容的命题。
   刚入校门不久的低年段学生对身边的新事物大都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尤其是一年级孩子们迫切需要和周围的伙伴建立联系,大都愿意主动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与获得的知识。因此,《自我介绍》《幽默故事》《我的好朋友》《快乐的一天》《我最喜欢的绘本》这一类的演讲主题常常受到低年级孩子们的青睐。中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与自身阅读经验的积累,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关心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在自身学习生活中有所投射,因此《班级大事评议》《我最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我的座右铭》《我眼中的
   (书中人物)》等给了他们充分表达的空间。高年级的学生对身边发生的琐事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新闻评议》、书评《读书一得》、影评甚至《世界未解之谜》都让他们为之着迷。
   二、指导演讲技巧
   (一)螺旋上升有目标
   除了演讲内容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以外,演讲技巧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提升学生演讲的水平,作为教师而言,要有清晰的演讲指导目标,换而言之,需要让学生明确掌握哪些演讲技巧才能让自己的演讲更精彩。
   一场精彩的演讲离不开两大方面:切题的演讲稿和外在的演讲技巧。就这两者而言,演讲稿的内容和语言风格无疑是成功演讲的基石。因此,在演讲指导的起始阶段,带领学生感受演讲体裁的特殊性,语言的直白、通俗、亲切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多样的演讲技巧:自然的动作,恰当的表情,贴切的语气、语调等等。在指导学生演讲技巧时,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有计划、有安排地带领孩子逐步提高。教师可以打印出表格式的演讲指导表,不仅能让学生清晰自身下一轮演讲的努力目标,也能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肯定。    (二)讲练结合有反馈
   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教师清晰的指导,而没有学生切实的练习是很难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因此在演讲指导课中,绝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需要有讲有练有实践。教师可以挑选出学生在某一轮演讲中的优秀演讲稿作为范例,从演讲稿的内容到演讲的技巧,以生生互动或教师示范的方式一步步带着全班出谋划策,进行表达练习,并将整个教学活动记录下来作为每个同学提升演讲能力的可复习材料。
   在讲练结合时,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动作是自然的,如何在恰当的地方添加合适的动作才能显得不做作。与此同时,还要关注生生互动的重要性,在演讲指导时,需要关注并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指导的演讲稿可能是某一位同学撰写的,但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修改和练习的过程中获得自己对好的演讲的认识与体验,而这种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积淀,将在日后内化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一位同学在演讲指导课后都需要将自己的收获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演讲指导的重要反馈,从而让自己的下一次演讲更上一层楼。
   (三)反复训练有巩固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演讲指导是无法转变成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的,演讲的指导不仅需要有系列、有系统,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如果老师指导两天就不再关注之前强调的内容,学生也多半不会放在心上认真对待。在一节演讲指导课后,学生可能收获多多,甚至跃跃欲试,那么教师就需要抓住这一契机,趁热打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演讲指导后的第二天开始,可以挑选收获颇多的几位学生上台进行一分钟演讲,看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自己的收获转变成提高的演讲技能。在点评环节,先让演讲者交流自己前一天演讲指导课的收获,再谈谈自己是如何改进自己的演讲的。最后再由观众们结合前一天的演讲指导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巩固真正落实演讲指导中强调的技巧,学生们才能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期需要提升的技巧不求多,但求让学生的改变真正发生。欲速则不达,一个学期演讲的提升训练点可能就只有一两个,但孩子们如能真正掌握,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三、跟进多元评价
   (一)评价多元化
   评价环节一向是演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大部分课堂以生生互评为主,教师会在学生评价后以一两句简单总结作为结束。除了评价对象单一以外,生生评價的内容大都围绕着演讲的内容和演讲者的声音是否宏亮、准备是否充分这一类较为基础的评价标准,对演讲者而言缺少指导意义。
   所谓“评价多元化”,除了可以加入其它班级学生、父母长辈、学校领导等评价对象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评价的内容与学期演讲指导目标相结合,做到“教学评”一致。将评价标准细致地印发给学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也可以提醒学生自己进行演讲训练时需要关注的成长点。
   (二)方式多样化
   除了演讲后评价的内容需要更加多元以外,评价的方式也完全可以紧跟时代潮流,变得更加多样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以往演讲完毕立即由1-2位同学及老师进行评价的方式显得较为单一、重复。因此可以抓住校园演讲节、读书节等重大活动的契机,开展班级“我是小小演讲家”或者“超级演说家”比赛,每位同学都是评委,给评委下发评价详表,让每位同学按照小项依次打分并简要注明理由。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录下孩子演讲的视频发给家长,收取家长对孩子演讲进步的鼓励与建议。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全班同学作为评价者的参与度,也提高了演讲者的积极性,可以帮助鞭策、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三)成长直观化
   要让孩子充分看到自己演讲提升的空间、目标与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他们才会更有动力。一分钟演讲的评价多是口头的即时评价,不易保存,孩子也不容易记住。因此,让点滴成长“看得见”,给每个同学建立更为直观的演讲能力的成长记录册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建立这样的记录册并不难,只需要将每学期重点进行指导的演讲目标进行标注,并由演讲者在演讲完毕后及时记录下同学及老师对他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与总结即可。当然,在班级开展演讲大赛时,全班评委对某一位同学的建议和打分以及家长参与的评价也会交给该生自行整理与总结保存在专属于他的《成长记录册》中。这样,每位同学翻翻自己的《成长记录册》就能很清晰的看到自己在演讲上的进步,可谓是成就感满满。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系统的训练,相信,在越来越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和实践下,小学生们会从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8
   [2]张引弟,吕学兵.浅谈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与评价[J].文学教育,2019,(01)
   [3]李瑛.浅谈课前三分钟演讲策略和实践[J].中学语文,2016,(30)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 南京 21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9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