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探讨了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能力;项目;研究性学习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8A16)
  [作者简介] 王贤敏(1978—),女,福建泉州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与空间信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遥感地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073-02    [收稿日期] 2019-09-27
   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了多种培养方式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立导师制、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科研项目或创业项目的研究。导师制的建立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切实锻炼科研思维和能力,同时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1],或者参與企业的项目。可见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习的方式[2],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形成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切实提高专业软件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让他们意识到优秀的成果往往和团队的通力合作密切相关,从而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本科阶段参加过科研项目、接受过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的学生,比没有参与过科研锻炼的学生明显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辩证思考、开拓创新,更快地找到关键的突破点,更好地解决问题。本文从创新精神的培养、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四个方面,阐述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一、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参加科研项目,特别是针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项目(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创新”的涵义,了解科学研究是针对科学问题的研究,认识到科学研究不是去重复前人的工作,而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开拓,或者从无到有的跳跃式发展。这种创新精神将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也会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上能够推层出新,不断进取。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会更加关注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取得的成果与前人相比,是否具有优势和改进完善,会更加乐意和积极地去探索前人未提出的先进方法技术,探寻前人未发现的科学规律。
  二、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项目研究中,学生需要查阅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领先的方法技术,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查阅文献和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前人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从而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和质疑的精神看待前人的研究方法技术和成果,进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改进,取得更好的进展和成果。在项目研究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需要发现前人研究中有待改进之处,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探寻改进的方法途径,去实现改进、完善和创新,实现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发现,从而能够较好地完成项目中分配的任务,因此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升。
  三、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
  在项目研究中,学生需要自主地学习相关专业软件和编程工具,遇到软件使用和编程问题,需要自主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科研问题或实际工程问题,完成项目成果。在自主地学习专业软件和编程工具的过程中,学生从不会使用到掌握操作再到熟练运用,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而且熟练操作专业软件和运用编程工具,对今后的就业和工作也裨益良多。此外,有的科研项目还涉及到仪器的操作和测量调绘,涉及到野外的勘探和布设监测仪器,或者在海上的巡航测量,这些室外的实践能够提升学生对仪器的操作能力,提升对仪器数据获取、分析、解译和绘图的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团队协作能力
  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完成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作配合,团队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还需要互帮互助,相互支持,资源共享,才能高效地完成项目。团队成员不仅需要个人的科研能力,还需要无私地提供收集到的资源和分享实现的研究成果,以及与其他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分工协作,遇到临时多分配的额外任务或紧急问题,也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承担安排的任务并解决问题。因此通过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与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能够得到较好地锻炼和提升。
  五、开展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和要求
  开展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需要满足五点条件或要求[3]。首先,需要培养大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开展的研究项目的兴趣[3]。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研究的科研项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能够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某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对科研项目的探索欲和浓厚的兴趣。
  其次,开展的项目内容需要具有明显的创新性[3],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开展的科研项目并不是通过常规的软件操作或编程就能解决,而是需要学生去查阅现有研究进展,了解遇到的瓶颈问题,努力思考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创新性地对研究成果进行改进和完善,或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发现新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再次,项目中的分工需要和学生的能力相匹配,从而才能让学生对项目保持热情和投入[3]。如果项目分工的难度太大,让学生无从入手开展研究,则学生会失去兴趣[3]。建议分工的难度是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思考和努力才能解决,这样学生在解决科研问题后,会产生成就感,就会愿意更加投入,去解决更重要的问题。然后,在项目开展中,特别是室外和野外的项目,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3]。有些科研项目,需要学生到野外调绘勘探;有些科研项目,需要学生进行实验仪器操作,此时均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最后,基于项目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既然是创新,就难免会有失败,因此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应具有包容性[3]。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而不用过多地顾虑最后的成效,但是在创新中,仍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可能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如何规避项目实施风险,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取得理想的项目成效。
  六、结语
  高等教育的使命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1]。本文阐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探讨了这种方式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了开展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和要求。由于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且以项目成果为依托,参与各种国家或平台组织的大学生竞赛或大型企业组织的竞赛,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伟,康伟,邓丽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目标模式研究——基于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方经贸,2011(1):143-144.
  [2]杨慧磊.论高校“双创”项目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8(2):10-13.
  [3]赵秀春,徐国凯,张涛,陈晓云,葛平淑.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实践教学,2013(8):9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6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