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新课导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詹玲妍 袁志涛
摘 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伊始,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声、色、画、乐”聚于一体,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还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在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育对提高基础教育师生信息素养提供便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感染,并通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然这也要求教师提高信息化教育的素养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
2018年4月13日,由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从而让信息教学成为特色,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改进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要素之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伊始,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声、色、画、乐”聚于一体,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还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现代化教育中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一种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还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伊始,利用信息技术将“声、色、画、乐”聚于一体,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 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利用科技提升传统教育
信息素养新概念已成为评估人才素质的重要参考指标,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准备的基本素质。信息化有助于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IT和互联网的教育资源,尤其在现阶段小学基础教育中向学生传授应用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使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扩大视野及见识。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可将教学内容转换为音频、视频,把课程内容编译成Word文档,Excel表格以PowerPoint課件、云课程等资源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对新型课堂更加感兴趣,尤其是对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促进吸收。在学科教学中,学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拓展,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法创新,为学生创设更有趣味、创新的学科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
(二)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老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榜样,所以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对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把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进行完善与创新,从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育对传统课堂的冲击
传统课堂大多数是黑板加粉笔,凭借板书、肢体语言、简笔画进行知识传授,课堂教学应具有生动性和情感性,在接近真实语境的情况下实践听、说、读、写,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学形式生动、直观、有趣、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针对以上三点要求,我校自2006年开校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如Word、Excel、PowerPoint、图片图形软件、音频视频软件、网络应用指导、赣教云教学通2.0等多项技能及应用进行培训。很多教师在长期培训中,从茫然不知到熟练掌握甚至精通这些常用教学软件,可谓受益良多,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二、 谜语引趣
孩子们都喜欢玩猜谜语,因为它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所以采用谜语导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上课环节。如在教学三年级“年、月、日”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打一物品)学生们马上集中了精力,很快就猜出了答案是日历。然后,结合日历,让学生依次认识了年、月、日。
三、 游戏导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小学生天生爱玩,游戏活动能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近新的知识。如在教学五年级“图形的旋转”导入时,我说:“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己做的糖果泡泡龙游戏,你们想玩吗?”学生兴趣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想!”我接着问:“老师最喜欢3号糖果,你应该怎样下指令,使这个射击器执行你的命令,射中3号糖果。”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发现,认识和理解了旋转的三要素,使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得到增长。这样的导入使新知的学习水到渠成,比起直接的讲述更富有趣味性。利用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 故事设趣
针对小学数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也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观察物体”导入时,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喜欢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盲人摸象的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象牙。他就说:“大象就像一个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知朵。“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道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最后一位盲人却嘟囔:“大象只不过是一根草绳而已。”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视频放完后我问:“摸同一头大象,盲人叔叔们的判断为什么会大不相同呢?”这样的导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利用故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再比如,教学“体积”导入时,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当教师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时,学生都能結合自己经验说出:因为石子占有空间,把水“挤”上来了,初步感知到体积的意义。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利用故事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这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五、 比赛激趣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有趣的比赛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创设激烈紧张的竞赛气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振奋学生的精神,为顺利过渡到新课做好铺垫。如在教学“8、7、6加几”导入时,我说:“比一比,看看哪组小朋友是小小神算子”。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生口算出答案,答对了小火车继续开,并设置配音效果,嘀嗒嘀嗒的倒计时声音使得气氛更为紧张。在课的开始,通过比赛复习了10、9加几的口算和凑十法,巩固旧知,为新课做好铺垫。在教学设计上,我并没有设计单纯的口算题,而是利用了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让比赛开路,将枯燥的计算变为争先恐后的抢答,有利于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前提条件。
六、 设疑诱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儿童只有进行思维的时候,才能学会思维和发展思维能力。”学习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设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石子有面积,有的说有厚度,正当学生为到底和什么有关系苦苦思索时,我及时导入新课,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设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识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掌握新知便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
总之,新课的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都应当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使新课导入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乐趣,不仅有助于营造一种教师在乐中教、学生在趣中学的良好教育氛围,还能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振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32-133.
[2]王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J].中国教师,2017(S2):17.
[3]陈常英.浅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332-377.
作者简介:詹玲妍,江西省鹰潭市,江西省鹰潭市第九小学;
袁志涛,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水北新区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70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