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淑君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注重和发展人的主体精神,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继承性的学习,更是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主动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舞台。
   一、让学生自由地想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的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狼和小羊》最后一句话是:“……说着就向小羊身上扑去。”文章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时教师应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羊会被狼吃掉吗?小羊的结局会如何?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说出小羊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或逃脱,或遭不幸,或战胜恶狼……学生在续说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语言得到训练,而且思维得到了发展。
   想象的过程是大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形象的过程,它伴随着学生情绪的参与,因而显示出多样性。如《珍贵的教科书》第三段,写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此段多处用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仅表示句子的停顿,而且还有助于以声传情、丰富形象,增添文字潜力。所以,教学时应调动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为以及对情节的补充等去揭示这个“空白”(省略号)的涵义。
   二、让学生充分地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读可以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表感的熏陶”。因此,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思考,并适时点拨、引导,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知识技能。如《黄山奇石》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描写形象。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奇石”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让学生好奇地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石。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参与教学中来。如教《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可以诱发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什么样?参观后有什么想法?通过这样对课题的质疑,学生就会愿意了解文章的全貌,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全文的理解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发现问题,层层递进,巧妙地将课文引向深处。这样带着自己的疑问学习,学生们学得特别认真。
   四、让学生自信地说
   当前语言教学中,统一的东西太多:统一的思维方法,统一的认识过程,统一的认识结论……这种“统一”掩盖了学生个体认识的差异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品质。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摒弃教参的禁铜,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发展自己不同的见解并进行分析,采纳正确和有道理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司马光》一文,我在讲到“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时,有的同学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同学说:“我可以爬到假山上,拉住他的手,把他拉上来。”这些独特的见解,突破了常规的禁锢,正是创造意识的萌芽,但是不一定完全合适、合理的。于是我又让学生分小组对上述救人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了解其优势与不足,最后我再给予总结和肯定,鼓励他们再探索,让孩子们在讲述中不断提高,以求发展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
   五、让学生自己归纳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饥;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现代教育学的观点认为: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些都证明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的重要性。学生要真正掌握及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2~3自然段,抓往季节的特点,分别描述了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中的美丽景色。这几段的写法基本相似。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我先着重引导阅读理解第二自然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3、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4、说说这段课文的主要意思。5、看课文和挂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归纳学习这一段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学法去学习3~5自然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设身处地为学生想想,尊重和理解学生,给学生营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环境,让他们敢想、敢说,主动参与,自主发挥,使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5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