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翠芹

  摘 要:民办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应对市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型都很强的课程。作者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从教育实际出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做出了一定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多媒体技术》 课程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建筑设计、家庭、通讯等。可以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因此,了解多媒体技术、掌握一定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成为现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而且,在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中,了解、掌握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成为新员工入职的重点要求和必备条件。民办高职院校要向社会就业市场输送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大培养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多媒体技术》课程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实用性较高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知识面广、更新速度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艺术设计等专业开设了该课程。《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了解多媒体技术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能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状分析
  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了解,发现《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单调,互动少。
  据了解,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对于多媒体课程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过多,与学生的互动太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技术》课程应该说是一门比较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师要注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思维偏重原理,轻视实践。
  《多媒体技术》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在一般本科院校,教学偏重理论的讲授,而在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理论课时也明显偏多,留给学生动手能力的空间(实践课时)太少。相比一般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的《多媒体课程》更是重技能、讲艺术、重智慧的课程,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偏重实践课,实践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至少应达到1∶1。
  (三)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滞后,不适应当前就业市场需求。
  在当前就业市场中,主要是图片处理PhotoShop、二维动画Flash、三维动画、影视制作等多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比重相对较大。而我通过对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的了解,发现教学过分依赖教材;某些陈旧的教材中部分软件使用率已经不高,所用软件版本过低,但还有一些教师在照本宣科,在花大量时间讲解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这明显脱离了多媒体技术人才市场需求的轨道,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学校教授的东西没什么用处。其实教材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适当取舍。为了使学生一就业就能熟悉上岗,多媒体技术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意识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教改方案
  针对以上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尝试对该课程做出一定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合理选用教材。
  高校教学市场上的《多媒体技术》教材可谓应有尽有、五花八门,这意味着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好好把握,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怎样选择?主要根据是教师自己的教学内容。对民办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材的选择,不能选择偏重原理的,因为这会让学生一看就会失去兴趣;应该选择偏重案例操作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教材后能够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知道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能够做什么,还能帮助学生在课余加强自主学习。
  如果学校多媒体技术领域的教师资源比较丰富,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及专业情况编写《多媒体技术》校本教材。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可以邀请社会上多媒体作品开发方面的一些专家参与,因为专家们的实践经验相对更为丰富、实践技能相对更为前沿,更了解当前人才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多媒体技术人才,这样合作编写出的校本教材会更加满足社会需求。
  (二)根据专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民办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而输送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因此,除了必备的基本知识外,老师必须主动了解、细心洞察社会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据我调查,目前市场上主要缺乏的是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人才,那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偏重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可以着重介绍这样几个软件: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二维动画),Premire、After Effects(影视后期制作)。教学课时是有限的,如何在这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更实用的知识,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起主要作用的。
  在对不同的专业讲授这门课程时,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的主要有艺术设计、计算机专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这门课程的讲授应该将“设计”与“技术”两方面并重或者更应该偏重设计理念的培养,如对Flash知识的讲授,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更强调设计,代码部分够用即可,因为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如果过多地讲授编程部分的内容,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该课程对计算机专业来说,则应该偏重技术层面,如对Flash内容的学习,根据目前的需求,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Actionscript3.0的脚本,能够读懂Flash中的脚本程序,能够编写简单的Flash应用程序。这些内容的掌握,对于他们以后更加深入学习Flash大有好处。
  (三)探索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1.激发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随时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表现出强烈责任感和旺盛探究精神的原动力。开始兴趣的激发更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门课的教学有一个好的开始,即第一次课的成功非常重要。如果第一次课能够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对学生在此之后的学习就有很大帮助。在《多媒体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在第一次课中抽出完整一节课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赏析,带领学生欣赏Flash游戏、视频广告、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感受优秀的多媒体作品给人们现在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在内心建立学习本课程的强烈愿望。
  2.完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灵魂,其优劣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传统的多媒体课程教学设计,一般是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对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学生学到的知识较为零碎,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远远不能满足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出现教学与社会应用脱节现象。因此,教学设计应该立足于人才就业岗位,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想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学生就必须参加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开发,完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亲手实践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更牢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能力,为以后就业积累实践经验,有利于学生就业后更快进入职业角色。

  试以我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学的原则是“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即以设计完整的多媒体作品为项目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以一个综合多媒体作品为教学载体,这条主线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程采用模块化任务驱动教学,把教学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的领会,采用小任务教学,侧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第二阶段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多媒体作品开发这个项目。面对这个大项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开发实践这一环节中,学生会碰到一些问题。新问题的不断产生,可以驱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融教、学、做于一体,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3.创新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制作多媒体作品为主线,在课程的最初阶段,让学生进行综合多媒体作品的选题,其方法是先给出一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选定后引导学生进行与自己主题作品相关素材的收集,为作品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源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多媒体作品实际制作过程中是需要大量素材的,只有平时注意搜集,才能保证在主题作品制作时有足够的素材可用。在所有内容授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选主题进行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和作品的设计规划,按照作品策划书的要求(如表一)完成综合作品策划报告书,并根据策划报告书完成自己的作品设计和开发。
  对该课程的教学,我大多采用“现场教学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机房一体化教学方式,即教学基本都是安排在机房进行,着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使基础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操作更有机地衔接在一起,使基本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逐步深化。
  现代课程教学都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所在系的Moodle网络学习平台,开设了本课程的资源共享专区、答疑专区,将一些好的学习资源(如广告作品、Flash源程序等)及时上传到这个平台上,供学生使用,这样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还推荐了网络上的一些学习论坛给学生,引导他们进入到这些论坛中参与讨论和学习。
  (四)建立更合理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
  我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占40%的平时成绩,即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出勤情况、实验效果、平时表现等进行考核;第二部分为占60%的综合作品。对综合作品的考核不是简单的提交,而是采用答辩方式进行,由2位老师组成答辩小组,让学生在讲台上向老师和全班同学进行自己作品的展示。老师对作品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现场答辩,最后由老师按照评价表(如表二)中的项目内容和学生的答辩表现给出一个评定等级。在评定等级时,其作品的布局、色彩搭配占比重较大,即重点考核学生作品的美观性、视觉效果等。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考核了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运用,又考核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让学生能够在测评后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改进,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及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形式等进行的一些改革尝试,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面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进一步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青.网页设计与制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胡虚怀.多媒体技术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杨春明,韩永国.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应用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
  [4]杨华.浅议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8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