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书本,轻实际;重知识,轻能力。面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采取如下对策: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有感而作。要把学生现有的写作功底,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起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使他们的写作基本功不断加强,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加强作文基本功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亲手去做,在做中发现问题,努力改正,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关键词】作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些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状况,集中反映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勉强写来,也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第二,部分学生抄袭课外读物的现成文章,套作全文,改头换面,东拼西凑,拉马填槽;第三,写作基本功差,错别字,病句多,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不强,缺乏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生作文中的这些问题,反映了一部分教学现状,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三重”、“三轻”。
  1.重形式,轻内容
  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把文章的形式看得很重,在作文指导课上,大讲特讲如何构思、谋篇布局;如何写开头,结尾;采用什么表现方法等等。一涉及文章的具体内容时,总夸夸其谈,让学生自己临场发挥,苦思冥想。学生一提作文,无形之中觉得有许多绳索捆住自己,只能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和规定的时间内去瞎编胡凑。写出来的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令人啼笑皆非。
  2.重书本,轻实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把书本知识看得十分重,教师总是千方百计的寻觅书本上的范文或例文,挖掘其写作特点,三番五次地讲述,生怕学生不知道或掌握不了。教师只顾讲,而不顾学生是否喜欢,能否接受。在作文指导中,只注重教材本身对习作的要求,而不注意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写作水平,长短一根棒,高低一个样。这样一来,致使大部分学生望文生畏,费力不讨好,最终失去写作信心。
  3.重知识,轻能力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非常注重习作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一上作文课,教师便滔滔不绝地大讲怎样才能写好本次作文。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无不细细道来。甚至连遣词造句,修辞,标点也要讲述一番。然而却很少用时间和精力去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学生独立构思,独立写作的能力也无暇顾及。因此,即使教师滔滔不绝,学生仍然是一窍不通,临场写作一如既往,没有丝毫变化。教师煞费苦心,结果化为泡影。
  面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3.1 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有感而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情景之中去观察,体验,认识,感受。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指导学生经常留心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事物。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广泛收集素材,让充实的现实生活,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动人心的情景去触发学生的情思,去萌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使他们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当同学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时候再让他们写作,这样就会水到渠成,自然成文。至于文章的形式,在丰富的内容当中也就不拘一格了。
  3.2 要把学生现有的写作功底,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起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使他们的写作基本功不断加强,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起点低,步子慢,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决不能死抱书本不放。有些知识,书本上虽没有,但实际又急需,就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补救教学了。书本要求过高,实际情况又达不到,就得降低一下要求。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现有能力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了,而不能违背现实,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否则,教学将会走向死胡同。
  3.3 加强作文基本功和作文能力的训练。作文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要把遣词造句的训练和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训练作为重点,学生能否准确的用词造句,能否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否一句一句的有条理的写清各层意思,能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把自己所想的话写清楚,这是作文基本功好与坏的主要标志。教师要把作文基本功的训练作为一个重点,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写作基本功差,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语言基本功差了,写作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写作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具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形成的立意构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写作能力强同学定能做到;立意新,构思精,表达准,反之,写作能力差的同学无论是立意,构思,还是语言表达,都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在习作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要把能力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把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掌握各种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训练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以讲代练,更不能把能力的训练变成知识的传授,有成效的作文训练要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文结合起来,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要让学生亲手去做,在做中发现问题,努力改正,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0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