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赏识与批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认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面对性格各异、情感丰富的孩子,一味的赏识往往收效甚微,如何恰当地使用赏识与批评便成了教育工作者该思考的问题。
一、赏识有度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确实保护、欣赏孩子的个性,盯着孩子的优点,可以改造孩子的个性。
一位德育校长的成功案例:某校有一个特别爱打扮的女生小A,老师多次批评无用,一位做德育工作的校长,非常懂教育。他细心观察,发现该生唱歌好,便在校内给她开了场个人演唱会,反响很好,小A特别感谢校长。于是校长说:“你现在可是学校的名人了,大家都要模仿你的,这样打扮可不行呀。”于是孩子的打扮变了。之后校长又说:“大家这样关注你,成绩不好怎么行呢?”于是通过努力孩子的成绩提高了。
由于校长的赏识,使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她信心倍增,同时,带动其他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赏识就是成功的教育。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别对待。对于有的孩子,既需要赏识教育,还要有挫折教育。赏识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很多人其实很有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了,而且还极度不自信,这样的学生需要赏识,但对于生活条件优越、自视甚高、眼高手低的学生,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挫折教育。通过挫折教育他们可以增强免疫力,变得清醒、坚强。因此赏识要有度,要因人而异。
二、批评有法
在我们大力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的今天,还需要批评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小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教育并不排斥惩戒与批评。
批评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打倒,而是要解决问题。因此批评必须要讲究方法,运用“绿色批评”,让批评成为一种艺术。
1.批评要就事论事
不要说今天的事就把以前的、其他的错误都抖搂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是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2.批评要因人而异
对于开朗直率的孩子采用直来直去的批评;倔强刚毅的孩子采用甜言蜜语的柔软式批评;自尊心强的孩子采用点到为止的点化式批评;温和服从的孩子采用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
同时批评应遵循欲评先扬,好上加好的原则。如:“近期你进步真大,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如果书写能再认真些就更好了。”
另外,有智慧的教师会使用模糊管理。明知有同学没收拾好书包,故意问:“书包都收拾好了吧?”这样没收拾好的同学会马上去收拾。
教师不当猫头鹰,把批评的话换一种方式说,比直截了当效果更好。
3.批评后要补一手
批评一旦不被学生接受,所造成的后果是不但原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出来。为了提醒学生,批评是必要的,但是,用围棋的术语来说,批评本身并不是一招很“干净”的棋。也就是说,走了“批评”这招之后,这个地方有隐患,一定要补一手,才干净。这补的一手是什么呢?是抚慰。对被批评的对象一定要适时
抚慰。
4.批评与表扬要慎用
物以稀为贵!总用会习以为常,失去它应有的效果。著名央视节目主持人朱军的父亲对儿子要求特别严格,当他取得成绩时,父亲会说“还行”使他永远有进步的空间。“你真好”或“你太差了”不要总说,有棒杀,也有捧杀。很多老师或家长一会将孩子捧上天,一会压下地,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教师应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赏识有度,使孩子永远充满期待;批评有法,让学生拥有自尊,明确方向,心中始终拥有明媚的阳光。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71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