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课程游戏化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信息技术的目标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把信息技术课堂打造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能正确安全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而目标的关键是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只有对某事物感受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习潜力。
  怎样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看似繁杂实则千篇一律的操作步骤中学习得有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索探究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电脑游戏也日益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对于电脑游戏,家长和老师一度认为是洪水猛兽,是玩物丧志,需要去杜绝,但其实对于电脑游戏我们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着力于疏导,而不是去堵围,如果能把电脑游戏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中教与学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一、电脑游戏在信息课堂上实行的可行性
  在把电脑游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的过程中, 游戏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 而是以富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将游戏引入教学过程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 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学生们为了能玩好游戏, 能够不辞辛苦, 兢兢业业地学习各种复杂的游戏规则; 在游戏过程中, 又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努力探求的精神。我们应该从中借鉴可取之处, 挖掘游戏所承载的教育价值, 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征,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对学习活动充满热情饱满的情绪。
  二、电脑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运用策略
  1.利用电脑游戏进行课堂导入教学,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习欲望。
  我们传统的课堂环节,往往在教学的导入阶段设计了上节课的回顾,或者安排了三五分钟的基本练习,这个环节对于语文、数学课堂比较适用,但不同的课程要区别对待,信息技术课堂如果引用此环节长此以往,每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就会有产生“疲劳”,最终也使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折扣。但如果有那么一堂或几堂课,在刚开始教学引入部分,教师能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脑教育游戏,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如:在指法练习课中,教师在课前可演示《金山打字》中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就很好地激励学生本节课的练习,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机渗透德育教育。
  2.利用电脑游戏进行新授示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操作,我们往往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不管学生是否有需求,必须要统一接受学习。虽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采用此法,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利于特殊人才的培养,不能照顾到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引入电脑游戏,简单示范后,在其后的任务里根据个人能力的高低,选择合适的难度去加深巩固新授知识。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记忆,又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轻松活泼。
  3.利用电脑游戏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给知识点设立成电脑小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游戏。这样学生既学习到了知识,又进行了娱乐,真正的做到“寓学习于游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鼠标的几种基本功能”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电脑自带的“纸牌”游戏巩固鼠标的“指向、拖动、单击、双击”的不同用法及作用,加深了学生的直观认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且在“纸牌”游戏中许多学生开始并不知道如何去玩,老师就可以引导他们使用“菜单栏”上面的“帮助”,为下节课的“窗口的组成”打下了基础。
  三、关于游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的几点反思
  并不是有了游戏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形式就该丢弃, 它们是各具优势、又各存弊端的; 在选用游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它是否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否则还不如放弃游戏的使用。游戏是把双刃剑, 运用得当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失当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事倍功半, 所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总之,游戏教学不同于娱乐游戏,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知识与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要充分体现知识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游戏教学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节信息技术课都要充满游戏,以游戏为主;也不意味着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内容的课中,不同游戏所运用的时机本身也就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397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