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宜当以读促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知道各位老师发现了没有,现在的校园琅琅的读书声是越来越少了。试想,一个校园没有了琅琅的读书声,一旦那些不明内里的人经过校园这种地方,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困惑?实际上,我们老师都知道,学生的琅琅读书声已经被我们马不停蹄式的讲解给淹没了,是我们剥夺了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机会和思考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会无动于衷?有谁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本次在听课中支玉恒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在讲五年级《最珍贵的东西》一文时,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并通过语言训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思想上的碰撞,更值得我学习的是在读中支老师对学生的调控可谓炉火纯青,整个课堂秩序井然,学生表现积极,在朗读中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学到了写作方法,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结合自己所认真聆听的特级教师的课,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大家一同分享。这次去银川最大的收获在朗读指导上。回来后,思考的仍然是朗读的问题。三位位大师的课说来巧合,课堂的精彩处无一例外地都体现在精益求精的朗读指导上,这几乎成了这次“幸福课堂”的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我在思考,这是不是说明,朗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阅读”就是“读书”。“读书”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看着书本出声的或不出声的读。”出声的读曰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的读曰默读或阅读。而我们的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便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有不少语文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架之内。比如说生字教学,任课老师或领读,或指名读,或分组读,或齐读一遍,这一环节便这样结束了,至于学生掌握没掌握心中无数。朗读是把握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支老师在教学时围绕“免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当谈到“爱情是免费”的时,学生的思想观点有分歧,通过引导、点拨、学生反复读、辩论,学生真正理解了“爱情”,避免了教师乏味地讲解,而又易能让学生理解,使课堂高潮迭起,情趣顿生,教材的主要内容在朗读中被学生牢牢记住,而朗读的语气把孩子们带进了真实的情境,仿佛件件事都跟自己有关,文章的意思已经在语言的表达中自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同是一篇诗或文,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正入人们所说一千个读者读“哈姆莱特”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形象。这就是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的。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支老师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让我体悟到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在支老师的引导、参与、合作下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可以说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
贾志敏老师(上海市特级教师)在教学《卖鱼的人》一文时,同样采用的是以读促教。他从课题入手,抓住重点词句读课文,一遍又一遍,学生读得很投入,归根于老师对读的指导,在学生的读书思考和语言训练中,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到位了,老师还需讲吗?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卖鱼的人》一文,从头至尾,没有卖鱼的人是怎样一个人,只是在叙述采用第三人称,读者才知道他是男性,初次之外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贾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再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合理想象卖鱼人的模样。所以,我们说联想和想象是语言的翅膀,朗读,则是托起这双翅膀的空气。在朗读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展开双翅自由翱翔于语言的天空。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是我从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感悟到的关于朗读的点滴思考。听了这些课,我明显地感到我们教学中的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朗读的指导,让朗读陈给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风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