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劳动教育,促进班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全面关心、教育、管理学生,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要搞好班级管理,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然要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当前,一些学校的劳动教育大多只停留在大扫除及劳动课本的内容上,其它的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是否参与却被忽视了,使学生应从劳动中获得的知识,懂得的道理和形成的良好习惯出现了断层。
其实,劳动教育若能与其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扩展渗透,对学生的教育及管理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曾担任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刚来到这个学校就了解到这是一个“二难”班――难管、难教。厌学、打架、不尊敬老师是全校出了名的,上一任女班主任曾被他们气得蒙头大哭。闻听那些令人揪心的往事,我深感压力巨大。于是,我便与科任老师商讨,研究本班情况,制订了管理方法。学习和管理抓得都很紧,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进步并不明显。
我开始意识到方法不对路,通过留心观察与侧面了解,发现在一个大个学生的身边总围着五、六个小哥们,尽管学习逼得很紧,他们每天照样追打、闹事,成绩不断下降。找他当面谈话几次无效后,我利用一次周末走访了他家,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父亲是汽车司机,常年在外无法照管孩子,母亲体弱多病,奶奶七十多岁,还有一个未上学的弟弟。尽管如此,母亲还是什么家务活都不让他干,只求其尽心读书,吃水都是年迈的奶奶或母亲拖着病体去挑了。问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母亲无奈地反映:太懒、贪玩,每天放学回来根本找不着人。我听后,心情沉重。
第二天,我将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与他倾心沟通。谈话间,我尽量褒扬其长,避说其短,真诚地道出他身上闪烁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当问及是否喜欢自己的家,爱奶奶、爸爸、妈妈时,他很诚恳地点点头。我便顺势利导:爱,就应该让爸爸在外放心,奶奶、妈妈在家省心,让全家人都开心呀!要达到这“三心”,最好能做到:每天早晨扫地、洗茶杯,下午放学回家能挑水,作业按质量完成,还交换了监督、处罚的办法。两个星期后,我再次走访了他家,当面询问孩子扫地等完成家务的表现,家人和邻居都赞不绝口,说这孩子像变了个人似的,懂事多了,放学回家也能主动帮助干活了。我也及时反映了孩子在班上的喜人转变。
这次家访后,我将此事在班上进行讨论,表扬了他的这份孝心及近来的转变,全班同学都鼓掌祝贺,表示愿意向他学习。这样,一个“三心”尽孝心的活动,在我们班开展起来,每个学生每天要在家里坚持做几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在学习上加强检查的力度,公布监督措施,奖勤罚懒。两、三个星期下来,每到一家问及此事,父母无不赞赏。学生在学校和家中得到的表扬多了,使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喜悦,老师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不顺眼了,要求和布置的事情很快就能完成,班风迅速扭转,那时正是学校搞兴建、绿化,平整地面、清沟等重活基本落在我班。对每次的劳动,我都认真组织亲自参加,发现好的典型及时表扬,不良苗头公开讨论批评,大家那种互帮互助、谦虚、诚实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得到了树立,这些品质就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成绩大幅上升。不出一个学期,这个班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卫生等方面都焕然一新,因此,班级也多次得到学校与家长的好评。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孩子的溺爱愈演愈烈,加之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希望能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学习,家务劳动由大人打包。这样的状况促使学生普遍存在着好吃懒做、贪玩、自主力不强、怕累、畏难等不良习惯,给教学和班级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要管理好这些学生,除说服开导外,通过劳动教育,强化他们的劳动观念是必不可少的。组织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种劳动,鼓励他们自觉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的乐趣,让他们身边多一份充实、表扬与喜悦,少一份无聊、责备与忧愁,进而形成诚实、勇敢、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的品质,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灵,最终达到劳动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太湖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