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寄宿制小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玉兰 吴星国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寄宿制小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寄宿制小学在为偏远山区的儿童提供更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正视并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寄宿制小学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可持续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寄宿制小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也为偏远山区的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农村寄宿制小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解决和创新。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产生的原因
  1.“留守儿童”增加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输出,尤其在四川、贵州等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家长们更愿意将孩子“全托”到寄宿制小学,在学校寄宿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寄宿制学校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2.山区师资有限
  由于农村山区交通极为不便,人口分布极不集中,且因师资有限,村小“复试教学”的模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多学龄段儿童的学习需要,村小“复试教学”一般只能满足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学生的需要,高年级段的学生不得不转移到乡镇的中心小学读书,这样就势必导致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出现。
  3.国家政策支持
  2003年9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加强农村初中和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学生食宿条件,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装备水平。2004年为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完成,在国务院领导下,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委联合颁布了《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出现,直接地解决了农村儿童的上学难问题,提高了儿童的入学率,也整合了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农村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农村儿童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硬件设施不齐全
  因生源的陆续增加,而经费却未能及时补充,导致硬件设施不齐全,学生课余生活单调。“两基”攻坚虽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基础设施配套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教学设施严重缺乏,校舍紧缺,生均活动面积过小。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体育器材因数量有限,害怕被损坏,只能作为学校的“标本”,使用率较低;因人多床少,寄宿生的寝室很拥挤,最拥挤的时候一张床睡三四个学生,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2.师资力量薄弱
  (1)专职生活教师缺乏
  在笔者走访的几所寄宿制小学中,80%的学校没有与寄宿制配套的专职生活教师编制。没有聘请专门的生活教师,除了与经费有关外,更多的是因为没有专业的生活教师可聘请。而聘请生活教师的学校,请到的都只是家住学校附近的农民,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匆匆上岗。他们在学校与其说是生活教师,不如说是学生的生活保姆。
  (2)优质师资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外流现象严重,优秀教师通过考试、竞聘等方式往县城、市区调动,在岗的教师或是接近退休的中老年教师,或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老教师教学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很好的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教学,课堂上气氛沉闷,教学方式单一老套,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么是到学校挂职锻炼的,要么是支教参加考研的,心思都不放在教学上,更多地是为考研做准备。寄宿制学校特有的繁重的工作量,客观上要求有足够的在编在岗的老师。
  3.教师职业倦怠感强
  寄宿制小学学生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住校,宿舍里分布着8~12岁左右的孩子,偶尔还有一二年级的六七岁的小朋友。教师除了要上好课之外还要照顾学生饮食起居,晚上还得在大校门和学生宿舍查岗执勤,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上级对教师的考评并没有把教师的这种额外的工作纳入其范围,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以后,同等职称、工龄条件下,乡村教师和县城、市区老师的收入的一样的,而城市小学不是寄宿制学校,老师们只管白天上课,晚上和课余时间没有额外的工作。同等条件下,农村寄宿制小学老师的工作量更大,就更容易产生倦怠感。
  4.教师安全责任极其重大
  由于寄宿小学的学生年龄小,离家都比较远,且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因此学生一旦出现身体不适、意外受伤等情况,教师就必须扮演老师与家长的双重角色,责任极其重大,有的班主任出于责任考虑,经常“有家不能回”,只能在学校周围租房居住。而且经常由于家长不能及时赶到学校或医院,教师就必须就学生入院情况、医药费事宜替家长做决定,这往往会导致学校和家长在责任认定等问题上造成分歧,给老师带来“两难”的心理压力。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大对寄宿制小学的公用经费投入
  为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良性、有序运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议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公用经费的投入,保证学校有专项的经费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寄宿制学校的教学仪器、运动设施、食堂、医务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从经费上保证寄宿制学校的正常运转。
  2.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园、食堂和宿舍管理。一是强化校园安全管理,聘请专职保安当门卫,加强校园巡逻,并安排教师值周巡逻;二是进一步完善卫生、医疗保障制度,加强食堂饮食卫生管理;建立校医务室,争取聘请心理健康教师,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3.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除了要完成上级安排的教学任务外,还要管理学校的寄宿学生,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建议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要把寄宿制学校老师的这份额外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切实与绩效工资挂钩,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4.增设生活教师编制,保证学生的生活管理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如果让教师再额外地承担生活管理工作,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精力上看,都会极大地影响教学工作的完成。与其让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为管理活动分心而影响教学,不如增设生活教师编制,招聘具有管理学生宿舍和食堂资质的生活教师,让老师们各司其职,更好地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
  5.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寄宿制小学的老师们不仅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任务,而且由于寄宿学生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常年远离父母,且“留守儿童”较多,老师们还面临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常识、饮食卫生、安全防护、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因此,建议对老师进行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知识培训,以便教师更好的帮助学生身心全面的成长。
  寄宿制小学是一件有利于学生和家长的好举措,有效地保证了山区孩子的受教育权,也在很大程度上实行了教育公平。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将寄宿制小学的软、硬件建设同时发展,遵循教育规律,把寄宿制学校与农村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就能实现农村寄宿制办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90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