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古典诗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玉英
摘 要:古典诗词教学需要采取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快乐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关键词:古典诗词 教学 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鉴赏课经常被上成了文言文教读课,整堂课枯燥无味,学生苦学、厌学、怕学。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创造新颖、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笔者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借助音乐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典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音乐和文学同被称为人类的灵魂,在震撼人的心灵方面必然有着其相通之处。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来营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比如:教读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教师可以采用琵琶曲作为背景音乐的课文朗读。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学生沉浸于诗词,将诗词牢牢记在心中。
二、采取多样的课堂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情绪
在朗读前,教师不妨说上几句适合诗词感情基调的导入语,例如:“让我们一起寻寻觅觅去感受李清照凄凄惨惨的《声声慢》吧!”
2.教师要注意分派朗读
像《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迈,适合男生浑厚的嗓音;《声声慢》一类的婉约词,适合女生来念;《孔雀东南飞》可以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像《秦风・无衣》比较适合学生齐读,语势一章比一章强烈。朗读分派得好,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关系到学生对诗词的初步感受。
3.教师要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
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提倡“美读”“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轮读、比读等方法,改变朗读形式的一成不变,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三、品味诗歌的意味,让学生重新亲近古诗词
诗词的意味是要细细地品味出来的。在学生的心目中,品诗歌一个难点,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化难为简,让学生重新亲近古诗词。教师可以从几个特定的词入手,即所谓的“炼字”,以点带面,使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豁然贯通。赏析杜甫《登高》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教师点出“无边”和“不尽”两词,学生已能初步感受广阔深远的意境,再点到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学生的感受就更加强烈了。教师还要善于把握课文中学生思维的触发点。课堂上讲到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时,笔者就发现下面有学生比划着看“锋利的宝刀”,拍击着桌面,于是就让学生就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讨论异常热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品出了感觉和想法,尝到了思考的甜头,对古典诗词鉴赏也就不会再“望洋兴叹”了。
四、改编古诗词,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可以把一些古典诗词译成现代汉语,“译”的过程其实是对诗词的二度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着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现了学生的语言功底,同时,学生的文字表达也得到了训练。通过“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也达到了对诗词个性化解读的要求,对诗词的理解也加深了。把诗词改编成戏剧也是一种新创造。
五、表演再现诗词情景,学生细品韵味
诗词是高度压缩的精炼的写法,有些形象的刻画,看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如果能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诗词表现的情景,诗词的韵味可谓是领略十足。学习柳永的《雨霖铃》上阕时,笔者叫了三位学生分别扮一对恋人、船夫,上讲台表演离别时的情景,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探索诗情中的画意,让学生真切认识诗词的美
赏析柳永的《望海潮》,教师可以让学生画画杭州秀美的自然环境和繁华的城市景象;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师可以亲自画画“田园风光图”;这一步骤需要花几分钟时间,但对学生而言,学古典诗词不再仅仅是抽象的识记,而是变成形象有趣的活动,人人都可以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又一次被调动起来。
七、赏析诗词,促进学生思维维度向深广发展
学完《孔雀东南飞》,笔者要求学生写一些对这首诗的赏析文字。在交上来的作业中,有的学生谈起了沟通,有的学生分析焦母这个人物的性格,有的学生探究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有的学生还把刘兰芝和《诗经・卫风・氓》里的女主人公作了比较,等等。可见,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高涨。对这样的作业,教师除了“批”,更应重在“评”。教师可以采取在课堂上交流的形式,尽量点到每一位同学,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教授每一篇新课都本着学生“一课一得”这样一个目的,而写的方法恰好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又学到了什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多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维度向深广发展。
正是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学,教师当然也乐教,快乐学习中提高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