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议论文说理出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德宝 刘凌芝
议论文的核心在于阐明道理,以理服人,理说得是否深刻透彻,这是衡量议论文质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让议论语言生动活泼,让枯燥的说理文采斐然,使读者乐于阅读。那么怎样使议论文语言出彩呢?
引用式说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准确恰当地引用寓言、生活故事、名人名言、警句俗语、成语典故等既能使文章文采靓丽,又可使议论文说理深刻厚重,极具张力。如佳作《两种拍马者》中有这样一段议论:
这种拍马者一般不在大庭广众下拍你,往往在只有天知、地知、你(家)知时悄然暗拍,有时给你“雪中送炭”,有时为你“锦上添花”。他们之中最工心计者还有长期打算,按部就班地拍,循序渐进地拍,由缓而急地拍,轻重相间地拍,坚韧不拔地拍,节奏适度,很有章法。他们知道,“石上坐三年,能将石坐暖”,何况人心都是肉长的!至于此类人的战略目标,说来比较简单,或为自己提拔,或为儿女前途,总之要“零存整取”,钓得大鱼,实属拍马界中高人。
这段话引用成语、俗语和专业术语具体分析了战略性拍马者的方式、心态和目的,用笔诙谐,说理形象生动,嘲讽之意溢于言表。又如佳作《赞扬个性炫出自我》中有这样一段议论:
庄子的个性张扬于“大鹏一日通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的个性张扬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岳飞的个性张扬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毛泽东的个性张扬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此段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准确精炼地展示出庄子、李白、毛泽东等人的个性特征,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极具厚重有力的佐证,延展了文章内核,深化了文章意蕴,提升了文章品位。
比喻式说理。即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使枯燥乏味的说理变得生动活泼,饶有理趣。如佳作《信念》中这样写:
信念犹如光焰,当阴霾满天时,它像太阳,指给你奔向光明的前程;当冰凌满谷时,它像温泉,冲满身心,暖意融融;当你向险峰攀登时,它像葛藤,引你缘级而上;当你伫立科学迷宫之时,它像金钥匙,助你撷取皇冠上的明珠。
这段话将抽象的“信念”比喻为可感的“太阳”“葛藤”“金钥匙”,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保持信念的作用。又如佳作《学会调整善于化解》中的议论: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对你哭;你笑,他就对你笑。人就是一台多频道的电视机,把自己调到喜剧,就播放喜剧,调到悲剧,就播放悲剧。
这段贴切形象的比喻折射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生活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叙议一体式说理。这种议论很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思想感情,这种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典型事例概括构成,常采用排比句式。如:
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知。
这段话用一串简明事例阐述了感情认知的观点,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
类比式说理。这是一种推理议论的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点,类推出它们相似的结论。如佳作《探知的阻碍》就用了类比议论的方法:
其实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泡淡洌,第二泡沉香,第三泡甘醇,为什么第三泡时才最爽口宜人?那是因为前两泡冲击了茶叶上的蜡质与灰尘,第三泡才泡出茶叶的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我们探知亦如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用澄静清明的心智,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
作者由喝茶联想到探知,文章文采飞扬,充满理趣,自然地将读者导人理性的天地。
画像展览式说理。即用白描勾勒写意的笔调,再现某一形象,以“展览”其丑恶的灵魂、卑微的思想。此法适用于嘲讽批驳性说理文,可收幽默形象生动之效。如佳作《“走着瞧”的妙用》中这样写:
现在有的人也说这句话(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编者加)),有的则口头上虽不说,实际上心里却是这样想的。但他们的意思既不是走路读书两不误,也不是希望日后见分晓,而是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凡事莫为人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们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责任也不想主动尽到,总是听到别人先撞钟后,才拿起钟锤来摇几摇,还不敢撞,生怕震痛了手臂。天长日久,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想顽固症――“走着瞧”。这种思想症状有什么特征,大家不妨先来瞧瞧。……
本文开头从一句民间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引出“走着瞧”这类人来,并用白描手法对这类人作几笔粗线条勾勒,活画出这种人保守僵化的丑态,作者通过形象描绘把自己对这类人贬斥否定的思想感情寄寓其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17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