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及兴趣的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云英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好的,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过程,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科学和耐心地指引下,才能将语文学习好。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用爱心抚育幼小,以真诚感化顽愚,身体力行,用自己独特的魅力来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心态,让学生能够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语文学习。所以,教师应在教材上多下功夫,设计好教学内容,再举一反三,选取适合学生性格习惯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热爱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法:
一、自主交流,合作探索
实践证明,通过合作帮助,能够让学生之间交流探讨知识,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在课堂上师生交流是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形式来展现的,教师通过问话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交流的时候,我们也不应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学生的年龄一致,更容易沟通,而且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和问题,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的学生可能理解的能力高一些,知识掌握得扎实一点;有的同学则理解的能力稍微有些差,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牢固;还有的同学因为内向和自卑,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于是作为教师就需要做好学生的工作,激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要让他们从小就有团队精神,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力量。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次对唐僧说:“师傅,徒弟就算是块好铁,能打几个钉?关键时刻还要有两位师弟的帮助啊。”这就是通过交流,让自己的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地利用起来,达到和谐统一,共同进步发展。通过这个故事,我在教学的时候就经常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大家多交流,共同探讨,并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在这期间要鼓励学生们勇于表现自己,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组探讨,增强学生们与别人合作的意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例如,在学习《螳螂捕蝉》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先突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复述课文,让学生在注重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思考一下这则寓言背后蕴含的道理。通过大家的集体探讨,学生们就掌握了很多的道理,得出了最后的结论:“蝉的利益是露水,但是后面的螳螂要捕食它;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但是后面黄雀要啄食它;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但是后面还有一个少年拿着弹弓要打它。这就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要多观察,注意身后所隐藏的危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过程,比起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效果要好的多。
有的老师会觉得学生们在课堂之间说话,会影响授课的情绪,或者学生们开小差,私底下聊天唠嗑,破坏了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学生们需要一个宽松的氛围,如果能够给他们充分交流的机会,多交流体会互助的成果,多合作探索未知的问题,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老师的厚望,一定会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二、巧用流行,趣学古诗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喜欢古文,可是又觉得生涩难懂,尽管喜欢却还有点望而生畏的心理。其实无论是情感的熏陶还是品位的提升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古诗词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材料。我们中国的诗词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沉积和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魅力和韵味。可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去熟记并背诵古诗词,并学会鉴赏诗词,品读诗词,我觉得可以用流行歌曲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愉快和轻松的氛围中,去感悟诗词的魅力。
古人作诗都讲究出处,化用别人现成的句子,现代的流行歌曲席卷中国风的潮流,更是喜欢借用古人的名词名句。于是我就发动学生们自己动手,每人都找一首用古代诗词句子改编的流行歌曲,在音乐声中体味古典与现代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那悠扬的旋律配上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所产生的震撼效应,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徜徉流连,也更容易让人记住。
例如,有的同学就找到了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与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之间的关系,由此在歌声中品味诗人的那种沧桑感。还有的同学从汉代乐府民歌中找到了《还珠格格》的主题曲与之相对应,这算是一个不小的发现,因此也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去寻找。
有些流行歌曲是直接引用的古诗词,有的是化用,有的是借用或者套用,这些手法多样的方式,也让学生们在其中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启发了他们尝试着写歌词、写诗歌的热情。当我将这些诗词展示给同学们的时候,他们都深深地感叹,并且议论纷纷,学生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诗的现代魅力,认识到古今文学鉴赏的相通性与相容性,由此可见,到现代流行歌曲中寻觅古诗踪迹,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诗兴趣,还让学生看到古诗今用的意义与价值。学生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新诗作者就是在这种传统题材的底布上绣出的最富有特色的千变万化的作品。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或翻一翻)课本;第二种是看课本解决生字词;第三种是查找资料作深入研究。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前两个层次,少数学生能达到第三个层次。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有关。
(二)养成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多数学生应达到第一种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应对学生提出第二、三种要求。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应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
(三)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必备的工具书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自己能查词典解决。长期坚持,就能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使用工具书的学习任务,独立地解决疑难问题,条件具备时,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检索。
综上所述,这些方式都是在教学中所总结的一些经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勇于探索,就会在自己所熟悉的道路上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我们可以用这些经验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让学生从小就培养好的习惯和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