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雅敏

  摘 要:以人为本,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和理论之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才能完成高中政治教书育人的重大任务。本文深刻分析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探究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实现,希望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长足发展尽到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新课改 以人为本
  引言:高中政治教学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位高中生的整体发展,以人为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课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高中生人性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
  一、以人为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在于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做到以人为本,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意义非同一般,也是衡量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1.以人为本,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教育,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肩负着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也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所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就是要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教学观念上,要树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满足条件的观念,体现人文关怀;在教学模式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
  2.以人为本,是推动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政治教学之所以要进行改革,无疑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上述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然而,在考察新课改后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是其重要标志。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教学顺利开展,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得到落实,富有成效;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教学真正为了学生、真正依靠学生、真正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帮助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说,以人为本,是推动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
  3.以人为本,是发展高中政治教学的根本动力
  高中政治课教学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为祖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胜任未来社会挑战所带来的基本要求,是新课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动力。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还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要获得长足发展,以人为本无疑是其根本动力,这是长久不变的道理。学生是高中政治教学建设的主体,是高中政治教学建设的动力之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究热情。当前,需要从各个层面采取多种措施,启动和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的根本动力建设。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是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本文主要从转变教学观念,体现人文关怀;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体现人文关怀
  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打破条条框框,以前瞻的眼光,以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解决新矛盾,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关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在政治课上要落到实处,创新教育观,要树立发展的人才观。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存在,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创造发展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都可以成才。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高中政治教师要切实尊重每位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高中生人性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式都应体现人文关怀。
  2.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性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师不应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学生的任务,不仅是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潜能。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培养高中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当然离不开教学模式的创新,比如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就是改革了传统教学法,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为重心到以学为重心的转移,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向学生直线型的单方面的知识传递方式,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堂更容易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自主精神,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欲。
  3.结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新课程重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要适时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倡导他们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对当前思想和政治问题,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开拓他们的思维,以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关注每位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讲授政治内容时,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内容时,要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例如,“五个一工程”等奖项和“希望工程”等活动的真人真事为榜样,来阐述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不空谈、不空洞,克服传统说教的弊端,同时又实现了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位学生的整体和全面的发展,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选择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需要。
  参考文献:
  1.徐贵权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南京师大出版社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建兴.刍议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学[J]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