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祝 春
摘 要: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是一条很好的实现途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具有探究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创新意识 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课程实施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着眼于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在自主合作中主动探究,主动创新,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缩短师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敢于探究。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表现的舞台,而是一个设计者、引导者和活动参与者,在平台中应及时鼓励学生与老师对话,大胆质疑,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能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在学生提出新的观点时要加以肯定,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加以批评,只要指出不足,更不要讽刺,如:“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会提出这么幼稚的问题。”“你怎么连这个问题也不懂啊?”等,如在“分子运动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演示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任何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总是减小的?有没有增大的情况呢?这个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分子间有空隙这一结论的得出,但作为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激发和带动更多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2.营造师生交流的和谐氛围,促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强化创新意识。(1)作业批改交流中营造和谐环境。例如,作业本中人体pH对胃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一题中,如何使该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普遍认为37℃条件下,我与学生共同探讨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结果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蛋白块小一点,也有的说胃蛋白酶多一点……作业批改时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直接交流,在这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就敢于自主地探究。(2)小组活动交流中营造和谐环境。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学生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有的小组发现灯泡不亮,灯泡为什么不亮呢?有的小组检查了线路后重新连接,小灯泡能正常发光,有的小组调整了电源电压后,小灯泡还能正常发光,有的小组调换了小灯泡后,小灯泡也能正常发光了……在小组共同的讨论和不断的修正中,他们合作精神有所加强,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3.营造在课后的生活中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校运动会快到了,为了在跳远比赛项目中取得最佳成绩,讨论哪个方案可以提高成绩。再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合作和交流、理解和宽容,做到相互竞争、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使创新意识得以激发。
二、多渠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实事求是、锲而不舍、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训练而形成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和建构,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压抑了创造力的发挥。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可以有以下方法:
1.巧设情景,激发求知欲,强化好奇心,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动力,就不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远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哈佛校长语)。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巧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自己面对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例如在“大气压强”这一课时,可把一个小试管套在装有水的大试管中,然而把试管口朝下,小试管不是下降而是上升,学生无不感到新奇,这时教师质疑,是什么原因导致小试管不下降反而上升呢?这一问题,立即便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起想弄清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立即进入一种“悱愤”的状态,急于探索新知弄清原因,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自主探索的兴趣强烈激发,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中,让学生在探索、合作、自主中得出结论。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创设动手机会,强化自主探究意识,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球绕日自转中“杆影长短与方向”的教学中,仅教师的讲述几乎难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而要求每人一只地球仪,几根火柴棒,一个手电筒,自己动手来做这个实验,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在后面的地球绕日公转的一节内容中,学生能主动运用自制的模型和地球仪去探究,把知识的传授变成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3.增设探究性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科学实验,也是一种培养综合素质的活动,它不仅要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而且要有良好的实验和动手制作能力。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反复实验和精心制作后成功的。需要通过探究问题、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动手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三、强化“处处留心皆学问”,养成“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观察多分析,随时联系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或解决遇到的问题,主动探究其中道理,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开阔眼界,培养学习兴趣,还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自主思考,从而促进他们去探索,增强探究氛围,如冬天人们讲话时,会看到自己嘴里冒出的“白气”,那为什么夏天看不到呢?为什么戴眼镜的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会蒙上白雾,导致看不清东西呢?还有夏天吃棒冰,棒冰刚从冰箱里拿出来会冒“白气”呢?“其实都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总是在雨后才看到彩虹?”“为什么粉刷在墙上的石灰浆出汗之后会变得又白又硬?”……这样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遇事敢问为什么,敢思考,引发学生创新欲望,养成了“自主的合作探究”创新意识。
四、注重质疑,挖掘求异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求异,指对知识和技能的标新立异,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于同一问题,往往具有多种解决的思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联想,使思维发散到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上,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复习热学问题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夏天,一人呆在阳光直射的室内,感觉很闷热,请你想办法使室温降低一些。问题的答案很多,各种方法也有优劣,但只要能想出一些办法,都应该赞赏,充分肯定学生善于动脑筋、想象丰富的一面,也要委婉分析他们的缺点,使探究更充分、更全面。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筑起一个教学创新的平台,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下的学习方法的革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无章可循,但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资源下,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要通过自己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的精神,拓展学生的视野,展开思维的翅膀,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教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斯莱文人教出版社
2.《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10
3.《特级教师教学论文荟萃》.浙江教育出版社
4.《课程与教学学习文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