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雪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向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严峻的课题和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有效调动学生的潜在智能,并使之成为创新意识的策源地。
  二、要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受到尊重和认可,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教只能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应从备教案转变为备学案,既要有教法,更要有学法;既要有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活动,更要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只需突出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步骤,介绍观点方法,无需涉及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采取学、议、导、练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就多了,创新能力的空间就大了。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就拥有较多的时间,有了更多思考讨论的机会,学生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学生放在受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是产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石。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形成见解,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这是激发创新的重要条件。
  另外,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知识;要优化教学模式,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不断塑造其创造精神,使中学历史的教学成为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880.htm